日语

 

更新(月/日/年):2023 年 4 月 25 日

一种制备具有快速自修复能力的透明防雾薄膜的简便方法

– 开发出可在短时间内自愈物理损伤并长期防止起雾的透明薄膜 –

 
研究人员) SATO Tomoya,高级研究员,HOZUMI Atsushi,创新功能材料研究所先进表面与界面化学组组长

积分

  • 功能性薄膜可以通过简单地混合和加热市售材料来制备。
  • 防雾性能即使在高湿度条件下也能提高镜头和玻璃的可视性。
  • 这样的效果将有助于减少太阳能电池板等的效率损失

新研究成果图

纳米复合薄膜新开发技术和性能概述
*A Hozumi 等人修订的数字朗缪尔2022(参考文献 1)。
版权所有 2022 美国化学会


背景

当玻璃或塑料等透明基材在高湿度条件下暴露于快速温度变化时,其表面会形成小水滴,基材会因光散射而变得浑浊(以下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起雾”)。起雾会导致汽车和建筑窗玻璃以及透明冰箱的能见度下降,或者导致医疗和分析设备、传感器和太阳能电池板等设备的效率损失。此外,由于佩戴口罩而导致眼镜镜片起雾,最近也成为一个常见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抑制这种起雾的新技术(防雾处理)。

迄今为止报道的防雾处理中,使用二氧化钛(TiO2),当受到紫外线照射时会产生超亲水表面,以及无机材料(SiO2,ZnO)和有机物(表面活性剂和水溶性聚合物等)是有效的。然而,众所周知,大多数这些表面会由于破裂、磨损或其他物理损坏而很快失去其功能。

 

摘要

AIST 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简便的制造方法,可制造具有持久防雾和优异自修复性能的透明纳米复合材料薄膜。该方法基于日本产业技术研究院最初开发的纳米复合材料的成分和制造工艺的显着改进。由于这种方法的发展,严重物理损伤的自愈时间可以从24-48小时缩短到3小时。

纳米复合薄膜可以长期抑制镜片、玻璃等透明基材上的起雾。它们还有望有效提高用户可视性和安全性,并防止医疗和分析设备、传感器和太阳能电池板等的效率损失。

 

参考文献 1:朗缪尔
基于整体共混方法的透明复合薄膜具有持久防雾和可重复的自修复性能
佐藤智也、天野浅井、加里·J·邓德代尔、保住敦
DOI:101021/acslangmuir2c01085





▲ 至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