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

 

更新(月/日/年):2021 年 10 月 4 日

液晶中纳米结构形成的多步机制

– 分子模拟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开发高功能材料 –

 
研究人员:Kazuaki Z Takahashi 和 Takeshi Aoyagi,AIST 先进功能材料计算设计研究中心
Jun-ichi Fukuda,九州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摘要

我们的大多数日常用品,例如塑料、合金和加工食品,都是以固体形式提供的,它们通常通过受控冷却过程从液体混合物加工成固体。液晶、溶液、聚合物和生物材料由于冷却过程的差异而形成各种各样的结构模式。这些图案提供了多种功能,并且可以显着影响固体产品的性能。因此,了解冷却过程如何进行以及如何控制它对于物理、生物学、材料科学和工程等不同研究领域非常重要。

在许多情况下,冷却过程中固体的形成是随着纳米结构的形成而开始的,经典成核理论(CNT)对此给出了简单的解释。然而,碳纳米管无法定量地解释一些重要的物理性质,例如纳米结构形成的速率。分子模拟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技术,能够观察单个分子的微观运动,计算纳米结构的数量,并量化它们的增加方式。然而,有许多种纳米结构很难单独使用分子模拟来观察,人们正在设想将分子模拟与其他先进技术相结合来克服这一困难。例如,基于X射线散射实验预测了液晶在冷却过程中特征纳米结构的存在。然而,这种纳米结构的细节无法仅通过分子模拟来揭示,并且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因此,人们非常希望开发计算技术,为高精度识别纳米结构提供新的分析方法,从而促进创新材料的设计。

新能源和产业技术开发组织(NEDO)“超先进材料开发项目的超高通量设计和原型技术”的目标之一是通过计算科学、工艺技术和测量技术三位一体加速有机和聚合功能材料的开发。作为该项目的一部分,米乐m6官方网站(AIST)先进功能材料计算设计研究中心(CD-FMat)高级研究员Kazuaki Z Takahashi博士、AIST CD-FMat首席研究经理Takeshi Aoyagi博士和九州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教授Jun-ichi Fukuda博士一直在开发旨在控制材料结构的技术,特别关注以纳米结构为起点。他们的研究重点是液晶、典型有机和聚合功能材料的冷却过程。

他们开发了一种新颖的分析方法,结合分子模拟和人工智能(AI)来观察淬火液晶中特征纳米结构的形成过程。他们发现了经典成核理论无法解释的纳米结构的三步过程,并阐明了其机理。

研究成果发表在英国跨学科科学期刊上自然通讯2021 年 9 月 6 日(英国夏令时间)。

 

文章信息

标题:各向异性分子的多步成核
作者:Kazuaki Z Takahashi、Takeshi Aoyagi、Jun-ichi Fukuda
期刊:自然通讯
DOI: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1-25586-4

 




▲ 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