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与广岛大学和日本海洋地球科学技术机构 (JAMSTEC) 合作,计算了菲律宾海板块内的应力方向,研究了流体迁移方向,并澄清了慢地震的发生是由于欧亚板块下方地幔中流体积聚的结果。

示意图显示了慢震发生深度的俯冲板块(蓝色箭头)中流体运移方向以及地震期间岩石的应力方向与岩石中流体流动方向之间的关系。灰色箭头表示应力的三个主应力轴的方向。
近年来,南海海槽发生了多次慢震。 AIST从中部地区到四国地区设置了地下水等综合观测设施,对慢地震进行高精度监测。人们认为慢震与板块边界的流体聚集有关,但慢震机制的细节尚不清楚。
研究人员利用菲律宾海板块内 30 至 70 公里深度发生的地震数据提出了流体迁移模型。他们计算了地震发生所需的板内应力,并研究了板中所含流体的量和流体迁移的方向。结果表明,从菲律宾海板块迁移而来的流体积聚在欧亚板块下方的地幔中,减少了岩石之间的摩擦,从而引发慢震。
研究人员打算利用深海科学钻探船“CHIKYU”挖掘获得的岩石样本,促进对板块边界附近流体行为的全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