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行政机构之一的米乐m6官方网站(AIST)纳米电子研究所(NERI)成功实现了使用两个独立栅极的四端驱动新器件技术,即双栅极MOSFET,有望成为新一代晶体管。原始 4 端子驱动功能(包括可选阈值电压控制)已使用 80 nm 栅极长度的亚 01 μm 器件进行了验证。 (1 纳米 = 10-9米 = 1/1,000,000,000 米)。这项研究将引领创新LSI的实现,能够灵活动态地控制最佳功耗和运行速度。
终极 MOSFET 上安装的新颖功能
双栅极 MOSFET 最初由工业科学技术机构(前 AIST)下属的电工实验室 (ETL) 于 1984 年提出,称为“XMOS”,由于普通单栅极 MOSFET 中漏电流的增加和短沟道效应,预计将突破尺寸限制,成为最先进的晶体管。然而,两个栅极保持在相同电压的传统双栅极 MOSFET 必须在三端子模式下工作。新开发的双栅极MOSFET可以以真正的4端子模式驱动,两个独立的栅极分别控制。这意味着晶体管的工作速度可以被控制到最佳状态,并且待机期间由漏电流引起的功率损耗基本上被消除。也就是说,新技术将为超低功耗LSI的实现开辟道路,该LSI的特点是在不牺牲运行速度的情况下进行最佳功率控制。被视为具有基于独立双输入能力的算术运算功能的MOSFET。具有诸如电路功能的单个器件表明主要在VLSI中减少器件数量的可能性。
开发出广泛使用的4端子驱动双栅极技术
71854_72945
4 端子驱动双栅极 MOSFET 的灵活阈值电压可控性经过系统验证
利用所制造的栅极长度为 80 nm 的 4 端子驱动双栅极 MOSFET,证明可以通过改变其中一个栅极电压来改变晶体管的阈值电压 Vth。该功能在降低较高阈值电压下的功耗,同时保证较低阈值电压下的高运行速度方面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功。并用13nm厚Si fin制作的器件验证了Si-fin沟道越薄,阈值电压控制和抑制短沟道效应的效果就越高。此外,实验证明,在两个栅极电压之间具有偏置电压的同步四端驱动模式下,通过可选控制V第.
目前的工作成功地实现了双栅极 MOSFET 的 4 端子驱动,因为下一代晶体管为晶体管功能的创新扩展开辟了道路。我们将进一步努力开发基于 4 端子驱动双栅极 MOSFET 最佳利用的新 IC 技术。
这项研究的结果将于2003年12月8日至10日在华盛顿特区举行的2003年国际电子器件会议(IEDM2003)上公布。这是继2002年之后,NERI、AIST在IEDM上第二次公开新的电子器件。关于这项工作,已经提交了三项专利申请。
|
|
|
图。 MOSFET 的演变:(a) 单栅极 MOSFET,(b) 传统(鳍式)双栅极 MOSFET,以及 (c) 四端子双栅极 MOSF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