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官方网站[理事长中钵良二](以下简称“AIST”)先进涂层技术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主任 朱户淳] 能源应用材料研究组首席研究员 片冈国光 秋元淳二 研究组组长 细颗粒喷涂组 朱户淳 研究组组长(兼)单晶固体电解质作为组件尺寸较小全固态锂二次电池
锂二次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应用于多种设备,有望提高能量密度、确保安全性、延长使用寿命。从安全角度来看,正在开发全固态锂二次电池,使用硫化物和氧化物等不易燃的无机固体电解质代替易燃的有机电解质,但它们作为材料特别稳定。氧化物基固体电解质该材料存在锂离子传导性、内部短路以及电极与固体电解质之间界面的结合强度等问题。
这次是氧化物基固体电解质材料石榴石型氧化物单晶,并将其用于固体电解质材料。另外,这是AIST独有的常温成膜技术气溶胶沉积法(AD法)在固体电解质表面上制作正极,并实现了牢固结合的电极-电解质界面。因此,新开发的全固态锂二次电池比传统全固态锂二次电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望应用于医疗应用。
该技术的详细信息将于2017年2月15日至17日在东京有明国际展览中心(东京江东区)举行的第16届国际纳米技术展览暨会议(nano tech 2017)上公布。
 |
| 当前锂二次电池配置(左)和当前全固态锂二次电池配置(右) |
9838_10379密集存在无法形成固体电解质成分、因金属锂的渗透而导致内部短路等问题,以及电极与固体电解质界面之间缺乏牢固的结合,从而无法实现实用水平的电池性能。
AIST一直致力于开发用于锂二次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新型氧化物基材料(2004 年 11 月 22 日、2010 年 10 月 25 日、2014 年 1 月 27 日 AIST 新闻稿)。此外,为了开发具有与有机电解质相当的锂离子传导率的氧化物系固体电解质材料,我们正在研究具有石榴石型晶体结构的氧化物材料(石榴石型氧化物),特别是锂离子传导率低于有机电解质的锂离子传导率。密度而导致金属锂渗透而导致内部短路的问题,我们一直在开发固体电解质组件的单晶技术。此外,采用AD方法(2004 年 5 月 20 日 AIST 新闻稿)的全固态锂二次电池。2010 年 11 月 5 日 AIST 新闻稿)。这次,我们将这些技术结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全固态锂二次电池。
有了这项技术,浮区熔化法(FZ法),我们合成了石榴石型氧化物单晶,这是一种以前被认为难以合成的固体电解质材料。通过设计FZ法的条件,我们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稳定的单晶生长。使用所获得的单晶制成的固体电解质构件具有比常规烧结体更高的性能。密集,并且可以防止金属锂的渗透。短路测试结果:10 mA/cm2有大电流,也没有发生内部短路,可靠性很高。另外,25°C 时的电导率为 10-3S/cm。这是与有机电解质相当或更高的锂离子电导率(图1)。
 |
| 图1 新开发的单晶固体电解质构件(a,b)及其电化学性能(c,d) |
| (c)是25℃下交流阻抗测量的结果,即电阻的测量。通过测量样品厚度和面积归一化的电阻值(图中电弧分量末端的阻抗实部)的倒数就是电导率,10-3超过 S/cm。 (d)为25℃、10mA/cm下恒流直流测试的结果2的高电流密度下也能正常工作而不会发生内部短路。 |
此外,我们应用AD方法解决了之前电极与固体电解质之间结合不牢固的问题。使用以石榴石型氧化物单晶作为基材的固体电解质构件,使用AD法将用于正极的镍基氧化物材料形成膜,以形成高度粘附性的电极-电解质界面。负极使用金属锂。结果,我们开发出了直径为5毫米、厚度为07毫米的紧凑型全固态锂二次电池,能够在25℃下可逆充电和放电,几乎没有短路或起火的风险,并且具有高可靠性(图2)。
 |
图2 新开发的小型全固态锂二次电池(a)及其配置(c), 和工作温度 25 °C 时的充电/放电循环特性 (b) |
今后,我们将与企业合作,推进作为核心技术的固体电解质单晶制造技术的量产化和品质稳定化的研究开发,并考虑开发量产性优异的单晶生长技术。我们与相关公司合作,目标是在2020年左右将微电池商业化,应用于微电池的应用领域,包括要求长寿命、高安全可靠性的医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