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发布日期:2004/11/22

米乐(中国)官方网站 为降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成本铺平道路

-新型高电压、高容量锰酸锂正极材料研制成功-

积分

  • 迄今为止,对于锂离子二次电池,还没有任何一种锰氧化物材料能够在放电电压和容量方面与现有正极材料钴酸锂相媲美
  • 此次,我们以钠化合物为原料,在低温熔盐中应用离子交换合成方法,打造出新型锰酸锂正极材料,平均放电电压为361V,首次放电容量为168mAh/g
  • 通过用钛代替部分锰,可以实现更高的容量(177mAh/g)
  • 通过使用丰富且廉价的氧化锰和氧化钛,可以将正极材料的成本降低至1/5左右,锂离子二次电池本身的成本有望降低30%左右

摘要

独立行政机构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会长吉川博之](以下简称“AIST”)先进制造工艺研究部[系主任神崎修三] 是泛在能源研究部与[部门负责人小林哲彦]合作锂离子二次电池以钠化合物为原料的低温熔盐离子交换合成法,我们开发了一种新型锂锰氧化物基正极材料,具有超过4V的高放电电压和高容量潜力。这种新型正极材料是目前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应用最广泛的钴酸锂(容量:约160mAh/g,放电电量:约630mWh/g)可以实现168mAh/g的初始放电容量和606mWh/g的放电电量,并且通过用钛代替部分锰,还可以实现更高的容量(容量:177mAh/g,放电电量:635mWh/g)。

 锂离子二次电池作为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源在过去10年迅速普及,并有望在未来大规模应用到燃料电池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以往,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采用钴酸锂,但由于钴原料的用量和价格上涨的问题,需要开发替代材料。

 对此,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牧野会长)在NEDO(以下简称“NEDO技术综合开发机构”)委托的“燃料电池汽车用锂电池技术的开发 - 高性能锂电池的要素技术的开发(2002-2002年度)”项目中,应用了高效制造技术之一的低温制造工艺,致力于电池材料的生产,并对新型正极材料的开发进行研发。

 这种新型锰酸锂正极材料在4V区域的放电电压比现有钴酸锂高出约03V,并且它还具有锰氧化物基化合物中最高的工作电压。这是通过优化低温熔盐中离子交换合成法的工艺条件来实现的,成功地显着降低了原料钠化合物中残留的钠量,并抑制了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反应。通过将该材料应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将有可能将正极材料的成本降低至五分之一左右,电池本身的成本有望降低30%左右。

 未来,我们将对此次获得的材料进行粒径控制和化学成分优化,旨在进一步改善充放电特性、提高容量,并建立低成本的材料制造工艺。研究结果将于本月 27 日至 29 日在京都国际会议中心(京都市左京区)举行的第 45 届电池研讨会上公布。



研究背景

 锂离子二次电池体积小,可提供高电压,因此目前被安装在大多数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中。未来,它们还有望作为汽车用大型电池投入实际使用,因此其重要性日益增加。锂离子二次电池通过其构成材料正极和负极之间交换锂离子来进行充电和放电,而决定电池性能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正极材料。放电容量由可容纳和供给(插入和脱出)锂离子的量决定,并且获得的电压根据所使用的材料及其晶体结构而不同。为此,直到现在层状岩盐结构2)、镍酸锂 (LiNiO2)、尖晶石型结构锂锰尖晶石(锰酸锂2O4)之类的含有锂离子的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研究和开发一直在取得进展,但目前大多数锂离子二次电池中都使用钴酸锂。然而,为了满足近年来钴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和电池成本降低的需求,人们强烈希望开发利用锰这种丰富且廉价的资源的新型正极材料。

 锂锰尖晶石基正极材料是最有前途的候选材料,但其放电容量为120mAh/g,明显低于钴酸锂的放电容量(160mAh/g),仍然强烈需要开发其他替代材料。其中,一维隧道结构的碱锰氧化物的高容量锂锰氧化物进行了许多研究。作为起始材料。然而,通常很难用锂离子完全取代起始材料中含有的外来碱离子,并且这两种材料的放电电压比钴酸锂低约1V或更多,使得它们不适合用作替代材料。

研究历史

AIST的先进制造工艺研究部与普适能源研究部合作,自2002财年起受经济产业省委托,自2003财年起受NEDO技术开发机构委托。在“锂电池要素技术开发——利用贱金属元素开发新型氧化物正极材料”的框架下,我们将高效制造技术之一的低温制造工艺应用于电池材料的生产,并一直在开发性能可与钴酸锂相媲美的新型锰酸锂正极材料。

 低温制造工艺是降低材料制造工艺成本的重要技术,同时也是设计和开发新型功能陶瓷的有效方法。这次我们要介绍的是一种新型的隧道结构锰酸锂Li0.44二氧化锰2并开发材料合成技术以提高其电压。

 这一成果由主要成分为锰和钛的氧化物体系组成,这些材料价格低廉,资源丰富。与原料氧化物的价格相比,正极材料的生产成本约为现有钴酸锂的1/5,锂离子二次电池本身的成本有望降低30%左右。

研究内容

 这次,新型锰酸锂Li0.44二氧化锰2的高电压这是因为我们成功地显着减少了起始材料中残留的钠含量,从而抑制了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反应。使用以下合成方法进行生产。首先,起始材料是钠锰氧化物,它形成所需的隧道结构。0.44二氧化锰2由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在空气中于900℃加热合成。将所得黑色粉末用硝酸锂和氯化锂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至280至330℃的低温熔盐中进行处理,以在保持其结构的同时进行钠和锂的离子交换。此时,如果加热温度低于280℃,则原料中的钠不会与锂完全交换,而残留在结构中。另一方面,如果加热温度高于330℃,则无法维持结构并会分解。这样,通过优化熔盐中的离子交换处理条件,我们成功地将迄今为止一直存在的问题的残留钠量大幅减少至Na/Li比小于001(小于常规值的1/5)。

 为了明确作为正极材料的放电电压,并阐明该材料增加容量的潜力,我们以所得黑色粉末为正极、金属锂为负极,对纽扣型锂电池进行了测试。对电压范围25~48V、电流密度5mA/g、30℃(图2)的初始放电特性(图2)进行研究后发现,该材料具有平均放电电压361V、放电容量168mAh/g的高特性。此外,通过该合成工艺首次实现了4V以上电压的特性,比现有的钴酸锂高约03V,并且工作电压是锰氧化物基化合物中最高的。

原型纽扣电池及其结构图
图1 原型纽扣型电池及其结构
开发出新型锂锰氧化物钛取代Li0.440.780.22O2作为正极材料

此开发产品的电池特性以及由于钛替代而增加的容量的说明
图2 该开发产品的电池特性以及通过替代钛来增加容量
开发出新型锂锰氧化物钛替代Li0.440.780.22O2作为正极材料

 此外,我们发现通过用钛代替部分锰可以进一步提高容量。特别是Li取代22%的钛0.440.780.22O2的情况下(图3)显示,首次放电容量为177mAh/g,这是一个非常高的特性(图2)。另外,即使进行10次充放电循环后,放电容量也为167mAh/g,循环特性也非常良好。

 新开发的正极材料从放电容量和放电功率的角度与现有材料钴酸锂和锂锰尖晶石进行了比较(图4)。

 这种新型正极材料为更高电压和更高容量铺平了道路,因此有望应用于燃料电池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需要更大、更高性能电池的车载电池。

新开发的锰酸锂钛取代Li044Mn078Ti022O2黑粉照片
图3 开发出新型锰酸锂钛替代Li0.440.780.22O2黑火药

4V级正极材料性能对比图
图4 4V级正极材料性能对比
开发出新型锰酸锂Li0.44二氧化锰2及其钛替代物Li0.440.780.22O2锂锰尖晶石LiMn2O42相当的性能潜力

未来计划

 我们将进一步对本研究生产的新型高电压、高容量锰酸锂进行粒径控制和化学成分优化,并研究碳负极的实用化,以进一步改善充放电特性。



术语解释

◆锂离子二次电池
二次电池是目前使用的二次电池中工作电压最高的(3-4V),由作为正极材料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如钴酸锂、作为负极材料的石墨基碳材料和非水电解质组成。它通过在充电期间将锂离子从正极移动到负极以及在放电期间从负极移动到正极来作为电池工作。它们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投入实际使用,并广泛用作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的电池,因为每单位电池体积或重量(能量密度)可提取的电量(能量密度)远大于其他二次电池。[返回参考源]
◆离子交换合成法
一种碱金属过渡金属氧化物等的合成方法,其中将构成的碱离子替换为不同的碱离子,同时保持起始材料的晶体结构。通常在300℃以下的温度下在水溶液或熔盐中进行。与在1000℃左右的高温下进行的传统无机合成不同,该方法需要较低的合成温度,并且作为低成本制造工艺而受到关注。此外,可以合成具有高温合成无法获得的晶体结构的材料,使其成为设计和开发新型功能陶瓷的有用方法。[返回来源]
◆钴酸锂
目前使用的大多数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用作正极材料。放电电压约为40V,容量为150-160mAh/g,表现出非常好的性能。但钴金属资源稀缺(世界钴储量:约960万吨),其价格高于锰、钛等其他过渡金属,今年以来价格飙升成为问题。[返回来源]
◆层状岩盐型结构
钴酸锂和镍酸锂所拥有的ABO2中的晶体结构型无机化合物。过渡金属层和锂层通过氧化物离子交替堆叠的晶体结构。据称,在充放电时容易发生锂离子的脱嵌/嵌入反应。[返回来源]
◆尖晶石结构
天然矿物(尖晶石:MgAl2O4)2O4中经常出现的晶体结构型无机化合物。这是锂锰氧化物体系中最典型的结构,其中锂离子隧道结构在由锰氧化物形成的骨架结构的间隙之间三维地交叉。问题在于,由于锂离子脱附/插入反应,晶格体积发生显着变化。[返回来源]
◆锂锰尖晶石
锰作为正极材料资源丰富(锰的世界储量:约68亿吨),放电电压约为40V,因此作为替代钴酸锂的正极材料而受到关注。然而,容量较小,为100-120mAh/g,并且在60℃充放电期间,锰离子溶解到电解液中并进一步沉积在碳负极上,导致特性显着劣化。[返回来源]
◆隧道结构
晶体结构的特征是在由过渡金属氧化物等组成的三维骨架结构之间的间隙中碱离子一维排列的结构。这是在含有钠和钾的锰氧化物中经常出现的晶体结构。由于锂离子传导路径是一维的,因此存在如果作为起始材料的钠离子残留在结构中则将阻碍良好的离子传导的问题。[返回来源]

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查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