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行政机构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会长野间口裕](以下简称“AIST”)先进制造工艺研究部【研究部部长村山信光】高级研究员兼综合处理研究组组长朱户纯和产研院特别研究员丹尼尔·波波维奇来自丰田汽车公司【社长丰田章男】(以下简称“丰田汽车”)电池生产技术开发部【董事兼总经理石黑康夫】藤岛诚吾集团负责人永井英行这是AIST与工程师合作开发的陶瓷材料的室温高速涂层工艺。气溶胶沉积 (AD) 方法、氧化物系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固体电解质我们通过将材料层叠成薄膜,在金属基板上制作了具有三层结构的全固态薄膜锂(Li)离子电池原型(图1),并在世界上首次确认了其作为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特性。
与传统的薄膜技术不同,AD方法不需要加热基板,并且可以很容易地做得更厚。因此,可以显着缩短成膜时间,有望提高蓄电池的生产率并显着降低工艺成本。未来,我们将继续联合开发采用AD方法的全尺寸全固态电池。
这项研究的详细结果将于2010年11月14日至18日在大阪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陶瓷会议(ICC3)上公布。
 |
|
图1 本次试制的全固态锂离子电池
|
作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一种方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性能改进世界各地正在积极推广电动汽车。在这种情况下,开发下一代高能量密度蓄电池技术是大幅提升性能的关键,材料和制造方法的努力都很重要。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是下一代蓄电池之一,采用不可燃且非流体的固体电解质,因此可以简化控制系统,例如通过在单个外壳中串联多个单体电池,有望实现高能量密度的电池组(图2)。
 |
|
图2 传统液态电解质型锂离子电池(a)和全固态锂离子电池(b)
|
AIST利用气溶胶沉积(AD)法,一种室温高速镀膜技术,在室温下成功形成了60cm见方的高透明陶瓷厚膜。AIST 新闻稿,2004 年 5 月 20 日)。自2006年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利用室温工艺使锂电池材料变得更薄和更厚。
另一方面,丰田汽车公司则着眼于“应对石油替代能源”和“CO2为了加强减少排放(全球变暖对策)和防止空气污染等建设低碳社会的活动,我们一直致力于减少石油消耗(主要通过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以及应对能源多样化。作为这项工作的一部分,我们正在研究和开发创新的下一代电池,其性能超越了当前的液体锂离子电池,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替代燃料汽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AIST 和丰田汽车公司已开始联合研究,通过结合各自的技术来开发下一代电池。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用固体电解质代替了传统锂离子电池的液体电解质,但由于电解质是固体离子电导率远低于液体电解质。因此,在全固态电池的发展中,重要的是找到在保持电绝缘性的同时使电解质层变薄的方法,并发现具有高离子电导率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以增加电解质层中离子的迁移率。
到目前为止,电导率高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散装电池的原型示例已有报道,但硫化物基材料难以制备致密结构和薄膜,并且还存在容易与水反应降解并产生硫化氢气体等问题。此外,电池是在室温下将电解质材料夹在正负极材料之间并压制而成,但问题是压制并不能增加电解质层的密度,使其无法充分发挥其性能。此外,需要在正极或负极与电解质层之间形成干净的界面结构,使得离子传导不被干扰,但形成这些界面也存在问题。这是传统的陶瓷方法烧结有一种将正极材料、电解质材料和负极材料层压的方法,但为了使电解质层足够薄,需要形成高密度固体电解质层,这需要在高温下烧结。然而,Li化合物具有高反应性,并且在各层的界面处发生相互扩散,使得难以形成干净的界面。溅射法,但这些电池需要加热基板,成膜速度慢,并且在增加尺寸和降低成本方面存在重大问题。
与此相对,AD法原则上可以在室温下形成高密度的固体电解质薄膜,并且可以将其与正极层和负极层层叠。这次,我们研究了各种作为固体电解质的Li氧化物基材料,调整了成膜条件和原料颗粒以适应AD方法,并实现了3至5×10-6形成西门子每厘米(S/cm)固体电解质膜。另外,正极材料为LiCoO2和锰酸锂2O4,负极材料Li4钛5O12),使用AD方法堆叠三层(图3)。
在AD方法中,当原料颗粒与基材碰撞时,会施加超过3吉帕斯卡(GPa)的极高压力。因此,虽然可以说原料粉末是在极高的压制压力下粉末成型的,并且即使是在室温过程中形成的,但每一层都能够形成非常致密的膜结构。此外,由于仅对要层压的基材和下膜表面上的非常有限的区域施加高压,因此对基材和各层界面的损伤很小,并且没有观察到由于热而导致的相互扩散。这次,我们优化了正极、负极和电解质层的膜厚,制造了氧化物基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图4),并在世界上首次证实了其充放电特性。
 |
|
图3 正极层(LiCoO2或锰酸锂2O4)、负极层(Li4钛5O12) 其间具有氧化物固体电解质层的三个层压膜的横截面结构
|
 |
|
图4 本次原型制作的全固态锂电池
|
虽然我们这次试制的全固态锂离子电池仍处于早期阶段,其性能尚未达到实用水平,但利用室温工艺AD方法制造的氧化物基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的可操作性证明了AD方法是实现蓄电池的有力制造方法之一。未来,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寻找更高性能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和优化薄膜的微观结构,实现超越传统锂离子电池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