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官方网站[理事长中钵良二](以下简称“AIST”)能源效率研究部[研究室长宗像哲夫]能源界面技术研究组周浩申首席研究员(兼)研究组组长(兼)东京大学先进电池材料与社会合作课程特聘教授(以下简称“合作主席”)为:李福军,日本产业技术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兼)筑波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生合作课程研究员吴世超,李德,原日本产业技术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张涛,原日本产业技术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东京大学【院长五上诚】工学研究科山田敦夫与南京大学教授(兼)特聘教授、副教授何平合作的含有少量水的有机电解质作为催化剂DMSO,锂空气电池的空气杆的过压
锂空气电池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进行电化学反应,所以理论上目前的情况是锂离子电池远高于重力能量密度另一方面,锂空气电池存在各种问题,短期内尚不具备实用化的条件。主要问题之一是锂和氧之间的电化学反应不能理想地进行,导致放电时获得的电压与充电所需的电压之间存在约10V的较大差异。能源效率变得更糟。
这次,在旨在阐明空气电极充放电反应机理以及降低过电压的基础研究中,我们对空气电极进行了研究碳、钌、二氧化锰,向有机电解质DMSO中添加少量水(=约100ppm),充电过电压显着降低至约021V,并确认放电时获得的电压与充电所需电压之间的差异仅为032V。
该成果于2015年7月24日18:00(日本时间)发表在英国国际科学期刊上自然通讯
 |
| 开发的锂空气电池空气电极的倍率特性(左)和电流密度500 mA/g (=025 mA/cm2)充电/放电周期特征(右) |
近年来,由于能源和环境问题,电动汽车越来越受欢迎。目前,电动汽车均配备锂离子电池,但需要开发可以行驶更远距离的高性能蓄电池。因此,理论上重量能量密度约为现有锂离子电池5至8倍的锂空气电池作为后锂离子电池而备受关注。然而,存在诸如空气电极处的充电和放电的反应机理尚不清楚、充电期间的过电压达到10V以上的大值、以及充/放电循环特性差等问题。
迄今为止,AIST已经证明,通过将电极材料纳米化,可以实现高产量,以实现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的商业化(2008 年 8 月 27 日 AIST 新闻稿)。此外,新型锂空气电池(2009 年 2 月 24 日 AIST 新闻稿、2012 年 11 月 5 日 AIST 主要研究成果)已被研究和开发。目前,作为下一代蓄电池,锂硫电池、钠离子电池的研究,我们正在继续研究和开发锂空气电池。
锂空气电池使用空气中的氧气(O2)用于电化学反应。放电时,来自外电路的电子与电解液中的锂离子(Li+11303_113422O2) 充电时,反之 Li2O2通过析氧反应分解并变成锂离子和氧气。然而,空气电极处的Li2O2氧气生成反应的过电压达到10V以上的大值,并且该高过电压腐蚀空气电极中使用的碳和催化剂。因此,正在积极研究使用无碳空气电极作为腐蚀对策和使用碘离子作为过电压对策。
这次,我们重点关注非水锂空气电池中一直避免使用的水。在该测量系统中,为了评估空气电极的过电压,使用磷酸铁锂(LiFePO4),在DMSO中加入少量水(约100ppm)制成有机电解质,空气电极催化剂为碳、钌(Ru)、二氧化锰(MnO2)。在具有这种构造的电池中,通过空气电极上的放电产生Li2O2是 H2与 O 反应生成固体氢氧化锂 (LiOH) 和过氧化氢 (H2O2)(李2O2+2H2O = 2LiOH + H2O2)。在低电势下,LiOH 通过析氧反应分解,Li+,哦2和 H2O 和 H2O2还有二氧化锰2在催化氧化还原反应中,O2和 H2变成O。在这些反应中,H2O通过在中间体LiOH中循环而不被消耗而发挥催化剂的作用。对于该空气电极,空气电极碳+Ru+MnO2的重量计,电流密度为250mA/g时,充放电过电压分别降低至021V和011V,放电时获得的电压与充电所需电压之差仅为032V。此外,当电流密度为500mA/g和1000mA/g时,充电过电压显着降低。另外,在放电容量1000mAh/g的充放电循环试验中,200次也获得了稳定的充放电循环特性。
未来,我们将针对锂空气电池的空气电极进行优化配置和运行环境研究,扩展到DMSO以外的电解液,积累锂空气电池的基础研究,以开发出表现出优异性能的锂空气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