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发布日期:2013/12/09

mile米乐m6官网 显着提高可靠性的低电阻源极/漏极形成技术

-采用高温离子注入技术的超薄鳍片部分低电阻-

积分

  • 可以将杂质离子注入超薄硅鳍中,而不会产生晶体缺陷
  • 杂质离子的注入降低了源极和漏极的电阻,防止晶体管性能恶化
  • 解决 14 nm 代及以后 FinFET 的源极/漏极形成技术问题

摘要

独立行政机构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理事长中钵良二](以下简称“AIST”)纳米电子研究部[研究部主任 Masatake Kanamaru] 硅纳米器件组首席研究员 Wataru Mizubayashi 和研究组组长 Akio Shohara 将与 Nissin Ion Equipment Co, Ltd [总裁 Norio Nagai] 合作14 nm 一代之后FinFET源极/漏极我们开发了一种成型技术。

 对于 14 nm 代及以后的 FinFET,最大的挑战是在超薄(10 nm 或更小)硅鳍中形成低电阻源极和漏极。通常,使用杂质来降低电阻离子注入但在鳍片部分,注入时会产生晶体缺陷,电阻增大。由于难以消除这些晶体缺陷,因此难以降低电阻。新开发的高温离子注入技术将杂质离子注入超薄鳍片部分,而不会产生晶体缺陷,从而可以降低电阻。此外,FinFET的可靠性也得到显着提高。新开发的技术有助于解决在 14 纳米及更新一代 FinFET 中形成低电阻源极和漏极的问题。

 该技术的详情将于2013年12月9日至11日在美国华盛顿特区举行国际电子器件会议(IEDM)

室温离子注入和高温离子注入示意图及热处理后超薄硅层晶态图
室温离子注入和高温离子注入及热处理后超薄硅层晶态示意图
图中的BOX是二氧化硅(SiO2),如+是砷离子,BF2+是二氟化硼离子

发展的社会背景

迄今为止,硅集成电路通过将作为其最小组成单元的晶体管元件小型化,实现了更高的性能和更高的集成度。由于元件的小型化也导致成本降低,微型元件的开发竞争持续激烈。然而,随着14纳米晶体管技术预计在2017年后及以后上市,最大的挑战是超薄鳍的源极/漏极电阻的贡献变得更加明显。由于电阻增加会导致晶体管性能下降,因此迫切需要形成低电阻源极和漏极的技术。

研究历史

迄今为止,AIST一直在研究和开发一种名为FinFET的新型晶体管结构。 2003年,我们开发了4端FinFET,可以独立控制栅极,并且可以电控制阈值电压(V)2003 年 12 月 9 日 AIST 新闻稿)。 2012年,V的变化,我们通过使用非晶金属栅电极代替通常的多晶金属栅电极,成功地显着减少了变化。2012 年 12 月 12 日 AIST 新闻稿)。目前,我们正在继续进行工艺技术的研发,以进一步提高FinFET的性能。

研究内容

 图 1 显示了 FinFET 的示意图。如果源极和漏极的电阻较大,则晶体管工作时的压降会很大,作为性能指标的漏极电流也会降低。实现高性能 FinFET 需要形成低电阻源极和漏极的技术。形成源极和漏极的常用方法是离子注入杂质,然后通过热处理激活注入的杂质。然而,该方法存在超薄鳍部的源极/漏极部的电阻增大的问题。

FinFET与源漏电阻示意图
图1 FinFET与源漏电阻示意图

 图2为传统室温离子注入与新开发的高温离子注入对比示意图。在传统的室温离子注入的情况下,离子注入后的整个鳍片部分是非晶态分层。由于几乎没有晶体层,因此后续活化热处理晶体中有很多缺陷吗?多晶,这会导致电阻增加。高温离子注入是一种即使在离子注入之后也能保持结晶层的方法。虽然高温离子注入可以保持鳍部分的结晶层,但它比室温离子注入产生更多的缺陷。在传统的平面晶体管中,即使在高温离子注入之后进行热处理,晶体也可能无法恢复或者缺陷可能残留,导致晶体管性能下降。因此,高温离子注入尚未用于平面晶体管。但由于FinFET的鳍片很薄,高温离子注入过程中产生的缺陷可以通过热处理从鳍片上去除,解决残留缺陷的问题。如图2所示,在FinFET中进行高温离子注入的情况下,热处理消除了缺陷并将晶体恢复为无缺陷晶体,从而导致电阻显着降低。也就是说,高温离子注入有望形成无缺陷且低电阻的源极和漏极。

采用传统室温离子注入和新开发的高温离子注入形成FinFET源极/漏极的示意图
图2采用传统室温离子注入和新开发的高温离子注入形成FinFET源/漏的示意图

12334_12566双胞胎等形成(图3)。这会导致源极/漏极电阻增加。

室温离子注入激活热处理前后硅层晶态图
图3 室温离子注入激活热处理前后硅层的晶态

 在500℃的注入温度下进行高温离子注入。即使在离子注入之后,整个硅层仍保持结晶层(图 4)。由于这些是晶体恢复所需的种子,即使在11 nm的超薄硅层中,也可以通过热处理恢复晶体,从而形成无缺陷的晶体层。由于这导致源极/漏极的电阻降低,因此可以通过高温离子注入在超薄鳍部中形成无缺陷、低电阻的源极/漏极。

高温离子注入时活化热处理前后硅层晶态图
图4 高温离子注入时活化热处理前后硅层的晶态

接下来,我们评估了高温离子注入对 FinFET 可靠性的影响(图 5)。当对栅极施加恒定电压时,根据阈值电压随时间的变化来评估可靠性。结果发现,高温离子注入引起的FinFET阈值电压变化小于室温离子注入引起的FinFET阈值电压变化,表明可靠性得到改善。换句话说,可以通过高温离子注入来制造高可靠性的FinFET。这些结果表明,高温离子注入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技术,用于在 14 nm 代及以后的 FinFET 鳍片部分形成源极和漏极。

室温离子注入和高温离子注入导致FinFET阈值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示
图5 由于室温离子注入和高温离子注入导致FinFET阈值电压随时间的变化

未来计划

 未来,我们将优化FinFET制造工艺并开发量产设备,将高温离子注入应用于量产FinFET制造工艺。


术语解释

◆14纳米一代
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ITRS,半导体国际技术路线图) 预计2017年在市场上发布的晶体管规格的行业名称是14纳米晶体管技术,“14纳米”是该规格的最小加工尺寸。[返回参考源]
◆FinFET
鳍式晶体管。鳍片之所以被称为鳍状,是因为直立的硅通道类似于鱼的鳍。[返回来源]
◆源极/漏极
晶体管电极。源极是指电子或空穴的来源,漏极是指出口。电流在源极和漏极之间流动。[返回来源]
◆离子注入
一种将加速离子注入固体的方法。离子注入是晶体管制造工艺中常用的一种将杂质引入半导体的方法。[返回来源]
◆阈值电压(V
晶体管作为开关工作,通过向栅极施加一定的电压来连接源极和漏极。此时,电流开始在两个电极之间流动的最小栅极电压称为“阈值电压”,是决定晶体管性能的参数之一。[返回来源]
◆非晶态
不具有晶体结构的东西。构成物质的原子排列没有规律性的结构。[返回来源]
◆活化热处理
通过热处理恢复因离子注入而损坏的区域并激活注入的杂质。[返回来源]
◆多晶
由许多沿不同方向取向的细小单晶组成的晶体。[返回来源]
◆双床
由两个或多个相同物质的单晶按照特定的对称关系相互结合而成的晶体。[返回来源]

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查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