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来变革的想法必定处于研究的前沿。日本最大的公共研究机构之一 AIST 的官方网络杂志。

为什么单凭一己之力难以实现零排放社会

为什么单凭一己之力难以实现零排放社会

2022/06/08

#热门〇〇解说

为什么单凭一己之力难以实现零排放社会

吉野彰谈论“零排放”(第2卷)

用科学的眼光来看,
社会关注的真正原因

  • #能源/环境约束响应
30 秒内解释

什么是零排放? 第2卷

零排放是一种尝试,通过利用工业生产活动最终处置在水圈、大气圈和陆地圈中的废料和废热(排放)作为其他生产活动的原材料和能源,重组整个行业的制造流程,构建循环工业体系。 1997年版的环境白皮书中已经对此进行了定义。

AIST 全球零排放研究中心 (GZR) 是在 2019 年 10 月绿色创新峰会之后成立的。在第 1 卷中,GZR 的零排放社会目标是什么?首先,零排放和碳中和有什么区别? 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46%并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真的有可能吗?我们解释了各种问题,例如。在第二卷中,我们采访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广泽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吉野彰,了解他为实现零排放社会所做的努力。
点击此处查看第 1 卷

目录

10个研究团队为实现零排放社会

零排放国际联合研究中心(GZR)的努力

 「全球零排放研究中心(GZR)''是作为尖端研究开发的平台基地而建立的,以实现领先于世界的创新技术。

 尽管预计实现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46%和2050年碳中和的目标相当困难,但广泽正在通过加强以下三个主题来努力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 主题1:使可再生能源成为主要动力来源
  • 主题2:可再生能源储运与碳回收
  • 主题三:负排放技术

 主题1是下一代太阳能电池,例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2022/3/9 新闻稿文章),我们需要集中精力实现 2030 年的目标。太阳能电池用于户外,需要高度的耐用性。迫切需要解决耐久性问题。

 主题2包括人工光合作用和氢/碳回收,并要求构建经济合理的可再生能源供应链。简单来说,它的意思是“你如何传输你创造的能量?”可再生能源运输技术的商业化是将可再生能源产生的低成本电力转化为可运输的电力,是实现零排放的主要挑战之一。

 主题3是从大气中去除二氧化碳的技术。有些领域,例如农业和工业,无法通过电气化和节能来脱碳。其中包括直接空气捕获和储存 (DACCS)、生物能源 CCS (BECCS) 和矿化。

 为了实现 2050 年目标,需要在中长期内解决主题 2 和 3。

GZR 待解决的研究主题图片
GZR 待解决的研究主题图片

GZR承担的技术开发和研究

 广泽股份在氢能、碳回收、能源装置等领域开展基础技术开发。

 仅靠单一技术无法实现碳中和;将技术和知识结合起来很重要。为此,我们期望我们现有10个研究团队的研究人员不仅要“深挖技术”,更要“融合技术”。

 我想谈谈在GZR进行的研究。

首先,“CO2确保免费电力。我们正在致力于制造超高效的太阳能电池、轻质地热能以及利用城市地区未利用的热量进行热电发电。

 二氧化碳2为了充分利用能够提供稳定的免费电力供应的技术,有必要创建一种能够轻松运输和存储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形式。在 GZR 中,“CO2免费电力”的制氢技术和储存氢气的技术。

 即使这些技术确立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CO,比如实现它们所需的设备和交通手段2将排放量减少到零是很困难的。因此,CO2,并进一步利用它。这就是负发射技术。

 此外,实现碳中和需要尚不存在的新技术。为了用某种技术解决社会问题,需要准确评估该技术的有效性,并仔细考虑它是否能够适应社会制度。 GZR 的特点之一是它允许进行社会系统设计的评估。在这方面,从经济角度对技术进行定量评估以及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模拟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希望像这样的许多研究团队能够在GZR和AIST内部进行合作和共享信息,并希望这种研究能够在日本乃至海外传播和发展。我们应该通过共同创造而不仅仅是竞争来实现零排放。

研究中心主任吉野彰谈零排放技术现状

实现零排放社会的现状

 2020年以来,中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相继宣布碳中和目标,截至2021年11月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COP26,已有150多个国家制定了固定时限的碳中和目标。

 直到大约五到十年前,日本工业界在全球环境问题上还采取防御立场,试图避免受到批评。然而,近年来,人们开始转向更加积极主动的做法,将全球环境问题导致的产业结构转型视为商机。

 我感觉随着2050年碳中和的宣布以及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46%的目标的设定,这种趋势变得更加严重。

 许多企业都宣布了2030年甚至2050年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这种努力正在地方政府中蔓延,对AIST的期望也不断提高。

 面向2030年,有必要进一步加快目前正在进行的碳中和相关研究并将其商业化。另一方面,迈向2050年的努力需要长远的眼光。虽然实现需要一定的基础研究,CO2免费电力,二氧化碳2在无燃料甚至负排放技术的开发中,需要进一步创新才能将其商业化。

广州市作为零排放技术开发中心

 人们对企业和研究机构团结起来、交流信息寄予厚望,为实现零排放社会带来新的、更先进的运动。仅靠一己之力实现零排放社会是很困难的。需要更多的合作。

 即使在冠状病毒大流行期间,GZR 也正在召开国际会议,以加强与国内外各利益相关者的合作清洁能源技术研发 20(RD20),东京湾零排放创新委员会合作传播活动和结果(简称:零艾米湾)。

 RD20是致力于在G20国家实现碳中和的主要研究机构领导人的会议,交流各机构的研发活动、经验和想法,并寻求新的国际联合研究的可能性。

 2021财年取得了进展,包括开始开展旨在创建国际联合研究的活动,以及汇编和介绍研究机构负责人就阻碍实现碳中和社会的长期和跨领域问题牵头的讨论结果。

 “东京湾畔零排放创新区”的概念是通过东京湾地区的企业、研究机构等之间的合作,创建领先于世界的零排放技术相关创新区的举措。

 GZR作为秘书处和执行机构参与零排放湾。通过与东京湾周边地区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与零排放技术相关的创新区。会员数量超过130家,企业和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才刚刚开始。

工程师、研究人员和行业的绝佳机会

涉及零排放技术的研究机构和公司现在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基础技术已经有了。有市场。世界正在等待将其连接起来的新创新。

 如果行业不采取行动,我们将永远无法抓住这个机会。

 请尽快分享您的成功故事。请发布一款有助于碳中和的产品,并分享带来利润的小成果。

 此外,我很幸运能够在一个有如此多机会的时代成为一名研究员和工程师。

 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改变世界的突破性技术。

吉野研究中心主任
 

对本文的反应

  •  

  •  

  •  

分享这篇文章

  • 与 X 分享
  • 在 Facebook 上分享
  • 在 LINE 上分享

对于那些对发表的文章、与 AIST 的合作、介绍的技术、研究成果等感兴趣的人

AIST 杂志中介绍的案例、结果和主题是 AIST 进行的研究和合作成果的一部分。
如果您对已发表的文章有任何疑问或对 AIST 的研究内容、技术支持、合作等感兴趣,请联系我们
请随时使用查询表与我们联系。

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版权所有 © 米乐m6官方网站 (AIST)
(日本公司编号 7010005005425)。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