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官方网站(以下简称“AIST”)地圈资源环境研究部地球物理勘探研究组高级首席研究员中岛芳人成功进行了磁共振测量实验,为活牛油酸测量开辟了道路。油酸不仅影响牛肉的风味和口感,而且据说有益于健康,作为提高牛肉附加值的物质在畜牧业中受到关注。当我们对牛脂样品进行磁共振实验时,我们发现牛脂中的质子横向弛豫时间的长度与牛脂中的油酸不同。不饱和脂肪酸的内容有很高的相关性。利用这一点,我们能够根据牛脂的质子横向弛豫时间估算出油酸含量,误差为 22%。通过将这一发现应用于对目前正在开发的磁共振表面扫描仪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将能够非破坏性、非侵入性地原位测量活肉牛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如果利用该测量方法跟踪畜舍肉牛的育肥过程,可用于开发饲养方法,有效提高油酸含量并确定最佳出货时机,这将有助于保持当地品牌牛肉的质量,提高畜牧养殖户的利润。
该技术的详细信息将于 2022 年 9 月 8 日在 JST 新技术简报会上在线公布[1]。
以油酸为代表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作为在牛脂肪品质方面控制品牌牛肉价值和价格的重要特征,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目前每次屠宰时分析屠体横截面的方法非常耗时。为了有效地育肥高油酸肉牛并卖出高价,需要一种能够在畜舍中非破坏性和非侵入性地连续测量油酸的方法,从小牛到成年牛在运输前。如果创建这样的设备,就可以为每只动物选择最佳的饲养内容和运输时间,有助于维持品牌牛的质量并增加畜牧农民的利润。
然而,目前还没有无损、非侵入性的测量方法可以准确定量活牛体内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例如,近红外光谱通常用于暴露的肉,例如屠体的腰部,但很难量化活牛体毛和皮肤深处的皮下脂肪或大理石纹肉的油酸含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正在开发一种便携式磁共振表面扫描仪,可以在不伤害活牛的情况下测量畜舍中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请参阅上面的插图作为图像。得益于特殊设计的一侧开放的磁铁,可以通过活牛的毛发和皮肤,无损、非侵入地检查距体表1-3厘米深处的脂肪质量。使用这种扫描仪,可以在十秒到几分钟内对单个区域进行测量,并且不需要镇静剂或麻醉剂。此外,超声波回波法不同,无需剃毛或涂抹凝胶,并且奶牛承受的压力较小。最初,我们开发了这种磁共振扫描仪作为测量肉牛大理石花纹程度或脂肪量的设备[2,3]。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开发了一种使用相同设备测量脂肪酸成分的新方法,这对于确定牛肉的质量非常重要。
开发这款扫描仪的理念是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低于饱和脂肪酸。原来我们研究部门利用磁共振现象对地下油田进行评价,发现石油分子熔点越低,质子横向弛豫时间越长。如果我们能够证实石油分子的磁共振性质也适用于牛脂,我们就可以将牛脂的质子横向弛豫时间换算成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通过使用上述磁体,将可以以非破坏性和非侵入性的方式扫描活牛体表附近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要定量判断牛脂的品质,重要的是要确认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质子横向弛豫时间之间的正相关性。为了证实这一点,我们进行了如下磁共振实验。将在零售店购买的12个国内外牛肉脂肪样品分别装入样品管中,测量40°C(即牛的体温)下的质子横向弛豫时间(T2)。为了精确控制温度,我们使用传统的磁共振装置而不是单侧开放式装置来测量质子横向弛豫过程。此外,与磁共振实验同时进行,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牛油样品中油酸含量、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的重量百分比)。
图1显示了质子横向弛豫波形衰减的两个典型示例,图2显示了12个综合结果。图 1 中的原始波形数据表明,油酸含量高的牛脂具有较长的质子横向弛豫信号衰减时间常数 (T2)。此外,从图2所示的总体结果来看,证实了质子横向弛豫时间与油酸含量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虽然省略了附图,但也确认了质子横向弛豫时间与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之间以及质子横向弛豫时间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之间良好的相关性。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将质子横向弛豫时间(磁共振衍生的物理量)与牛脂油酸含量、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生化量联系起来。

图1 牛脂样品中质子横向弛豫过程的测量示例。实线和虚线是使用时间常数为 T2 的指数衰减模型进行最小二乘近似的结果。油酸含量越高,T2值越长。

图2 使用常规方法对12 个牛脂样品分析油酸含量与质子横向弛豫时间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最小二乘法确定的校准曲线(绿色实线)的相关系数为 091。
图3显示了使用图2中的校准曲线通过磁共振法测量油酸含量的准确度。根据图3,该方法的测量误差为22%,与近红外光谱法在牛胴体裸腰横截面上测量油酸的测量误差大致相同。虽然图中省略,但用该方法测定总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精度也很好。这样,利用质子横向弛豫时间非破坏性和非侵入性地测量活肉牛中不饱和脂肪酸(包括油酸)的含量成为可能。

图3 磁共振法测量油酸的准确度。浅蓝色虚线是零误差线。图2中的纵轴使用校准曲线转换为油酸含量。该图中油酸的测量误差(均方根误差)为22%。
我们还在致力于一侧开放的磁共振表面扫描仪的硬件开发。我们已经完成了一种小型轻量的传感器单元,其探测深度约为1厘米(图4(a)),并成功测量了带鳞蓝鳍金枪鱼块和带皮下脂肪的黑毛日本牛肉的脂肪含量[3]。我们还正在组装一个探测深度约为3厘米的大型传感器(图5(a)),我们相信我们可以用它来测量活牛的大理石花纹牛腩部分(图5(b))。
图1至图3所示的通过测量质子横向弛豫时间来估算油酸含量的方法可以合并到这些硬件中。例如,图4(a)所示的传感器可以测量活牛皮下脂肪中的油酸含量,该皮下脂肪位于距体表约1厘米处(图4(b))。此外,图5(a)所示的传感器可以测量活牛肉的大理石花纹牛腩中的油酸含量(图5(b))。将这些便携式扫描仪应用于牛舍的肉牛育肥,有助于开发饲养方法,使高油酸含量的牛肉能够以更少的饲料快速完成。此外,畜牧农民将能够确定运输具有高油酸含量的生物保证的肉牛的最佳时机。
这样,AIST 正在开发的磁共振表面扫描仪正在发展成为一种可以评估脂肪数量(大理石花纹脂肪含量)和质量(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设备。通过这款扫描仪的开发,我们将继续为当地牛的品牌做出贡献,进而提高畜牧农民的利润。

图4 开发出便携式磁共振表面扫描仪。这种类型的探测深度约为1厘米(小磁铁的重量约为5公斤),工作电压为100伏商用电源[3]。 (a) 扫描仪系统的全景图。传感器单元由稀土永磁体和高频线圈组成。 (b)使用该传感器单元测量牛的皮下脂肪的图像(牛的剖视图)。

图 5 正在开发的磁共振表面扫描仪(探测深度约为 3 厘米的类型)。 (a) 重约 15 kg 的传感器单元,由大型永磁体和高频线圈组成。磁铁上覆盖着蓝色树脂。与 2015 年开发的传感器单元(约 43 kg)相比,我们成功地显着减轻了重量,且相同的探测深度约为 3 cm [2]。 (b) 该传感器单元的图像测量牛腰肉的大理石花纹可食用部分,其位置比皮下脂肪更深(牛的横截面图)。
[1] JST新技术简报在线讲座(2022年9月8日)。讲座材料稍后将在以下网址发布。
https://shingijstgojp/磁共振表面扫描仪:旨在测量活牛和隧道。中岛义人
[2] AIST 新闻稿 (2015)。开发了核磁共振扫描仪,可以测量奶牛的大理石花纹状况https://wwwaistgojp/aist_j/new_research/2015/nr20150518/nr20150518html
[3]国际食品特性杂志。 24, 1722-1736 (2021)
https://doiorg/101080/1094291220211999261通过手持式磁共振传感器无损测量新鲜牛肉的肌内脂肪含量。 Nakashima, Y 和 Shiba,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