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发布日期:2019/07/03

mile米乐m6(中国)官方网站v 低电流密度下氮化镓Micro-LED发光效率提升5倍

-向实现高效、高分辨率 Micro LED 显示器迈出了一步-

积分

  • 使用中性粒子束蚀刻技术制造加工损伤极低的 GaN micro LED
  • 将 LED 尺寸减小至 6 微米,同时保持低电流密度下的发光效率
  • 有望应用于高效、高分辨率的Micro LED显示器

摘要

米乐m6官方网站[理事长中钵良二](以下简称“AIST”)氮化物半导体先进器件开放创新实验室[实验室主任Misato Shimizu]GaN光学器件团队Xueron Wang实验室团队负责人电子与光子技术研究部[研究部主任 Masahiko Mori] 朱顺,前客座研究员,纳米电子研究部[研究部部长中野隆]研究小组组长远藤和彦等人、国立大学法人东北大学[校长大野英夫](以下简称“东北大学”)流体科学研究所未开发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材料科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寒川精二教授、产业技术研究院纳米电子学研究本部特别研究员是微观GaN(氮化镓)LED微型LED)开发了一种高效技术。

Micro LED显示器以Micro LED高密度排列,有望成为下一代可穿戴信息终端的高效、高亮度、高分辨率显示器。然而,传统的制造方法会对LED的侧面造成严重的加工损伤,导致发光效率随着尺寸的减小而显着下降,这已成为一个主要问题。这次可知加工造成的损伤极小中性粒子束蚀刻技术在GaN micro-LED的制造中,我们开发了即使LED尺寸缩小到6微米(μm),发光效率也几乎没有下降的GaN micro-LED。

这项技术的详细信息将于2019年7月7日至7月12日在美国华盛顿州贝尔维尤举行的氮化物半导体国际会议上公布。

概览图
使用该中性粒子束蚀刻技术和传统技术制造的GaN micro LED的发光效率

发展的社会背景

近年来,随着可穿戴式和便携式信息终端的快速普及,作为信息终端与人类之间接口的显示器对更低功耗、更高亮度和更高分辨率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最近,微型LED显示器(尺寸约为10微米的密集排列的微型LED)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传统液晶和有机EL显示器相比,Micro LED显示器被认为能够将功耗降低不到1/10,将亮度提高10,000倍以上,并将分辨率提高约10倍。

传统的micro LED一般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ICP) 蚀刻技术LED晶圆而制成的。然而,由于Micro LED的侧面暴露在等离子体中,因此在LED的侧面会出现对发光没有贡献的高密度缺陷。随着LED尺寸的减小,具有缺陷的侧面的比例增加,并且被对发光没有贡献的缺陷捕获的电子数量增加。因此,传统的 micro-LED 需要低电流密度(<20 A/cm2)区域,随着LED尺寸的减小,发光效率迅速下降,难以实现高效率、高亮度、高分辨率的Micro-LED显示器。

研究历史

AIST 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开发,以提高可见光半导体 LED 的效率。此外,我们最近一直致力于使用中性粒子束蚀刻技术制造GaN纳米结构,旨在提高使用纳米结构的LED的功能。同时,东北大学开发了一种中性粒子束蚀刻技术,可以以超低损伤蚀刻半导体材料。因此,两家公司致力于利用通过创建和评估 GaN 纳米结构获得的知识来创建 GaN micro-LED。这项技术开发的一部分是通过 AIST 和东北大学之间签订的交叉任命协议进行的。

研究内容

本次我们采用中性粒子束刻蚀技术和传统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制作了40μm见方、20μm见方、10μm见方、6μm见方四种GaN microLED,进行比较。图 1 显示了所制造的 micro-LED 的示意图。 LED 晶圆有金属有机气相外延在蓝宝石衬底上生长的蓝光材料被使用了。此外,采用5层GaN/InGaN(氮化镓铟)复用层作为LED的有源层。量子阱使用结构。 Micro LED 发出的光从 p 型 Ni(镍)/Au(金)半透明电极侧提取。

图1
图1本次制作的GaN micro LED示意图
 

图 2(a) 和 2(b) 分别是使用传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蚀刻技术和这种新型中性粒子束蚀刻技术制造的 Micro-LED 的发光效率指标外量子效率显示。对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蚀刻样品,当 LED 尺寸低于 20 μm 时,低电流密度区域 (20 A/cm2及以下),发光效率迅速下降。相比之下,采用中性粒子束蚀刻技术制造的Micro-LED的发光效率几乎没有表现出尺寸依赖性,即使尺寸缩小到6μm,发光效率也几乎没有下降。 6 μm micro LED 的电流密度为 5 A/cm2的发光效率,使用中性粒子束蚀刻制造的发光效率比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蚀刻制造的发光效率高大约五倍。将尺寸为 6 μm 的 Micro LED 转换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的分辨率头戴式显示器所需的。

图 2
图 2:使用 (a) 传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蚀刻技术和 (b) 新型中性粒子束蚀刻技术制造的 Micro-LED 的外部量子效率与电流密度的关系

未来计划

未来,我们计划利用该技术来制造绿色和红色Micro-LED,以实现全彩Micro-LED显示器。


术语解释

◆氮化镓LED
一种使用氮化镓(GaN)/氮化镓铟(InGaN)作为发光层材料的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通过调整铟含量,可以制造出红、绿、蓝三基色的LED。然而,问题在于红色波段的发光效率仍然极低,只有百分之几或更小。[返回来源]
◆Micro LED
尺寸为几μm到几十μm的微型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返回来源]
◆中性粒子束蚀刻技术
一种蚀刻技术,通过安装在等离子体室和样品室之间的蜂窝状碳板来中和等离子体中的带电粒子,并且仅向样品表面提供中性活性物质。该技术由东北大学寒川教授在世界上首次开发,可以进行损伤极小的蚀刻。[返回来源]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蚀刻技术
一种半导体材料干法刻蚀技术。高等离子体密度可实现高速蚀刻。[返回来源]
◆LED晶圆
其上堆叠有LED结构的半导体基板。通常,其至少具有n型层、发光层和p型层。[返回来源]
◆金属有机气相外延
一种通过在反应室中热分解含有化合物半导体的构成元素的气体来在基板上生长化合物半导体的薄膜晶体的技术。通过切换气体,可以相对容易地生产具有复杂堆叠结构的半导体光学器件,例如半导体LED和半导体激光器。[返回来源]
◆量子阱
一种结构,其中具有窄能量宽度(带隙)的半导体薄膜(~10 nm厚)夹在具有宽能量宽度的半导体薄膜晶体之间。通过将电子和空穴限制在具有窄能量宽度的半导体层中来实现高发光效率。[返回来源]
◆外量子效率
表示LED发光效率的指标之一。 LED 发出的光子数除以注入 LED 的电子数。它还可以表示为内部量子效率(注入 LED 的电子转化为光子的比例)和光提取效率(LED 内部产生的光子被提取到外部的比例)的乘积。[返回来源]
◆头戴式显示器
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安装在头部并从几厘米的距离将图像投射到眼睛。它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关键设备之一。[返回来源]


联系我们

查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