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AIST 首页

什么是中国中心

导演的问候

中国中心主任水门淳二肖像 AIST中国中心致力于推动有助于实现循环经济这一日本紧迫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开发,并致力于成为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我们以“材料诊断技术”、“纳米纤维素技术”和“生物制造”三大支柱为基础,致力于研究和开发,以提高化学材料(特别是树脂、橡胶、生物基材料等)的功能性和可靠性,将原材料从化石资源转化为生物资源,并通过优化供应链和制造工艺促进向循环经济的转型。此外,利用材料诊断技术,推动塑料材料回收相关的再生材料利用和分级技术的发展,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的社会实施。

 我们将充分利用“材料诊断平台”、“纳米纤维素工作室”和“材料工艺创新(MPI)平台有机/生物材料基地”的力量,同时与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等研究和支持机构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机构建立密切的协作与合作,开发和发展区域创新,为增强以中国地区为起点的日本产业竞争力做出贡献。

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中国中心主任
水门顺二

 

组织结构图

 中国中心的组织机构由发挥研究开发核心作用的研究促进机构和负责研究开发业务的业务机构组成。

截至 2025 年 4 月 1 日
 

中国中心

 

商业组织

 
  • 营业厅
  • 产学官合作促进办公室
               
     
                 
 

研究推广组织

 

研究战略总部

循环技术实现研究中心

  • 塑料材料回收研究团队※
    ※功能化学研究部兼任
               
     
                 

历史

 
2020 年 4 月 随着循环技术实施研究中心的成立,中国中心和筑波中心成立了塑料材料回收研究团队
2015 年 4 月
转至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改组为功能化学研究部
2014 年 4 月 由于组织重组,地质信息研究部和沿海海洋研究组将合并到筑波
2012 年 4 月 生物质研究中心重组为生物质炼制研究中心
2010 年 4 月
搬迁至广岛县东广岛市(广岛中央科学园区)
由于搬迁,吴市濑户内海大型水力模型关闭
2005 年 10 月 循环生物质研究实验室改组为生物质研究中心
2004 年 11 月 产学官协作中心成立激光应用功能可靠性预测协作研究组
2004 年 5 月 海洋资源环境研究部生态系统环境恢复研究组和海洋环境监测研究组重组为地质信息研究部沿海海洋研究组
2004 年 4 月 基础材料研究部耐环境评价技术研究组重组为计量前沿研究部氢脆评价研究组
2003 年 4 月 建立循环生物质研究实验室
2001 年 4 月
独立行政机构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组织变更为中国中心
修改为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部/基础材料研究部,并更改了室名
1994 年 9 月 南2号楼和3号楼竣工
1993 年 10 月
因机构改革更名为中国工业技术研究院
修改为海洋环境控制部/基础生产技术部,并更名办公室名称
1988 年 3 月 北3号楼竣工
1986 年 7 月
海洋开发部和生产技术部的组织改革
技术咨询办公室修改为技术交流促进中心
1982 年 2 月 南1号楼(原海洋科学实验楼)竣工
1982 年 3 月 西2号楼(原氨实验楼)竣工
1982 年 2 月
北2号楼(原防锈技术实验楼)
西3号楼(原高压气体实验楼)竣工
1978 年 4 月 技术咨询室成立
1972 年 10 月 重组为两个研究部门:内海环境部门和机械金属部门
1975 年 10 月 主研究大楼竣工
1975 年 3 月 北1号楼(原金属加工大楼)竣工
1972 年 5 月 濑户内海大型水力模型完成
1972 年 7 月 通产省产业科学技术振兴院中国产业技术研究所成立(广岛县吴市)
 

濑户内海和水力模型

<通知>
 由于2010年4月中国中心从广岛县吴市搬迁至东广岛市,濑户内海大型水力模型被关闭。下面的专区介绍了35年来专注于濑户内海的大型水力模型的历史。如果您能将其用作模型相关材料,我们将不胜感激。

濑户内海大型水力模型指南

 这是濑户内海大型水力模型完成后立即制作的设施信息小册子。这是一份有价值的文件,简明地总结了建设历史、水工模型概述、水工模型实验设施、水工模型实验状况等。
PDF下载[PDF:32MB]

相册:濑户内海大型水力模型构建

 
 这是记录濑户内海大型水工模型实验场和中国工学院内建的水工模型建设情况的照片集。
PDF 下载[PDF:70MB]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院中国中心

广岛县东广岛市镜山3-11-32 739-0046
电话:082-420-8230(中国中心代表)传真:082-400-9132

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