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有关赤石山脉中位构造线活动的详细地质信息
- 揭示了分布在高差超过2000米陡峭山区的深俯冲带衍生的基岩地质结构
- 预计利用地质信息减少地质灾害并发展赤石山脉的基础设施

(A) 大河原地图宽度内的位置图,(B) 大河原地图宽度内的地质示意图
(引自1:50,000宽度地质图“大河原”)
米乐m6官方网站(以下简称“AIST”)将长野县下伊那地区的地质调查结果汇总为 1/50,000地质图宽度《大河原》(以下简称“本书”)已出版。与道路相对发达的1:50,000地质图宽度“高远”和“一之濑”地区不同,该地图区域没有详细的地质图(图A)。赤石山脉因伊豆小笠原弧的碰撞而成为日本境内抬升速度最快的山脉,因此山势陡峭,近期的大雨导致152号国道因山体滑坡而频繁中断(图B)。尤其是这个地图区域,1961年就被压垮了鹿潮糜棱岩大规模塌方引发的山体滑坡灾害(三六灾难),42人死亡。虽然很难预测此类威胁当地生命的灾害何时会发生,但通过准备详细的地质信息,可以确定哪些地区是灾害高风险地区。因此,AIST在2017年至2022年期间进行了地面调查和室内工作,以绘制高差超过2000米的山区的新详细地质图。在此绘图宽度中,中位构造线因断层活动而破裂的岩石分布樫尾剪切带可能会发生山体滑坡灾害超镁铁质岩石包含三波川变质杂岩的分布地质图和手册中有详细解释(图B)。与线性中央新干线南阿尔卑斯山隧道相关的大规模开发已经在该地图区域开始,希望该地图能够作为未来水坝、隧道、道路等基础设施开发和维护的基本信息,对社会有用。
Yoshihiro Nakamura(产业技术研究院地质信息研究部地壳岩石研究组首席研究员)
山崎彻(日本产业技术研究院地质信息研究部地壳岩石研究组高级首席研究员)
Kazuhiro Miyazaki(日本地质调查局、AIST 合作促进办公室国际合作小组特邀研究员)
Hiroshi Takahashi(前 AIST,地质信息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