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发出分析在照射亚太赫兹波时蛋白质水合状态变化的技术
- 发现亚太赫兹波照射可促进蛋白质水合
- 亚赫兹辐照是一种改变水合的新方法,有望应用于蛋白质功能修饰技术和食品饮料老化技术

水和干蛋白质混合后,水分子之间的键合(氢键)网络在水中立即破裂(左图)。之后,通过去除带有电荷的强键并重组网络,形成稳定的水合结构(见右图)。人们认为用亚太赫兹波照射可以缩短变化所需的时间。氨基酸侧链上的正电荷用+表示,分子与分子、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用表示
米乐m6官方网站(以下简称“AIST”)细胞与分子工程研究部 今清水正彦 首席研究员、纳米材料研究部 杉山纯一 分析与测量标准研究部 首席研究员 田中正人研究组组长、佐藤大辅 首席研究员 是亚赫兹该区域的电磁波照射会激发蛋白质周围水分子的运动,保湿我们成功观察到了一种改变状态的现象。对于这个观察亚赫兹波照射期间高灵敏度微波波段介电常数开发测量技术,氢键评估了网络水分子的运动难易程度。我们还与东京大学药学研究生院的德永雄二助理教授和竹内久教授以及筑波大学数学与材料系助理教授 Masashi Hishida(在研究时,现任东京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副教授)进行了合作。核磁共振波谱(东京大学)和太赫兹光谱(筑波大学)验证。结果,合作研究小组发现,通常需要很长时间的蛋白质水合变化可以通过亚太赫兹辐射显着加速。这一发现表明,亚赫兹波可以控制水合现象,这对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表达至关重要。这项研究的结果提供了有关蛋白质水合的新知识,预计将有助于酶反应的激活、食品和饮料的保存和老化技术以及蛋白质异常的研究。
此内容的详细信息将于 2023 年 5 月 22 日(日本时间)发布。
自然通讯发布
蛋白质是执行机械和化学工作的生物物质。为了利用其优异的功能进行材料生产,有必要了解其物理和化学机制。然而,一个障碍是蛋白质分子和许多周围水分子之间的集体相互作用(水合作用)是复杂的并且不容易解释。单个水分子具有简单的结构,但它会以多种方式发生变化,例如成组移动(氢键弱结合)或成块自由移动。团块的大小、运动方式和时间尺度根据它们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而变化很大。水中的蛋白质通过被水合水覆盖并保持其形状和流动性来发挥作用。如果没有水合水,蛋白质分子就会聚集并变成纤维状,它们的积累会导致各种疾病。
蛋白质是由约20种氨基酸连接在一起组成的聚合物。根据蛋白质表面所含氨基酸的类型,存在喜欢水的区域(亲水性)和不喜欢水的区域(疏水性)。因此,水合结构形成所需的时间以及形成后水的流动性在蛋白质的每个位置上都有很大差异。这种水合异质性被认为是决定蛋白质功能特征和时间尺度的一个因素,但它很难观察到,而且还有很多未知之处。在积极使用蛋白质功能的各种情况下,理解水合的异质性是一个挑战,包括抗体等生物制药和PCR等酶反应,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而成为热门话题。
AIST 一直致力于在生命科学领域利用亚太赫兹 (sub-THz) 波,这种波作为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 (6G) 的无线电波而备受关注。根据对蛋白质水溶液的观察,室温下水和蛋白质的集体运动预计在亚太赫兹频率范围内耦合。研究小组重点关注亚太赫兹波的可能性,这种波的变化频率与水和蛋白质的关联运动相同,可以从外部向这种关联运动提供选择性刺激。
研究小组此前曾使用亚太赫兹波刺激水和蛋白质的运动,并使用核磁共振波谱检查蛋白质和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变化(参考文献 1)。亚太赫兹波的能量被蛋白质水溶液吸收,从而提高了样品温度。因此,我们首先期待的是水和蛋白质的运动均匀地变得更加活跃的现象,这与正常加热时相同。然而,观察到的现象更像是冷却而不是加热。这项研究表明,亚太赫兹波照射可能会改变特定位置的水合水的结构,但其直接影响和详细机制尚不清楚。
为了直接观察亚太赫兹波照射引起的水合现象的变化,需要一种可以在照射时使用且不受亚太赫兹波影响的观察方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微波频段的介电常数测量技术。受到微波波段电磁波照射的水分子集体改变其方向介电弛豫由于发生这种现象,因此可以将其观察为介电常数的变化。水合作用强化了水分子的集体网络结构,使水分子难以移动,从而降低了介电常数。因此,我们认为通过改变有无亚太赫兹波照射、有无温度变化等条件,可以观察亚太赫兹波对水化结构的影响。
研究小组因此可以产生高强度亚太赫兹波(01太赫兹)脉冲速调管使用光源,从硅胶板的底部照射亚太赫兹波并放置在顶部同轴探头开发了一种在微波波段测量蛋白质水溶液介电常数的系统(图 1)。在这个方法中,矢量网络分析仪产生的微弱微波波段电磁波从同轴探针的尖端刺入样品,检测反射电磁波的信息以评估介电常数。使用一般同轴探头测量介电常数需要样品长度足够长。在本研究中,为了观察亚太赫兹波照射的效果,需要将样品长度缩短至亚太赫兹波穿透蛋白质水溶液的深度。然而,如此短的样本长度会导致多次反射,从而阻碍典型的测量。研究小组重点研究了多个反射信号根据样品的介电常数而变化的现象。他们还发现,通过有意利用多次反射而不是消除它们,可以灵敏地检测亚太赫兹波辐射引起的样品介电常数的微小变化。
蛋清在那里干燥溶菌酶使用粉末,我们详细研究了从水和干溶菌酶相遇到形成稳定水合结构的介电常数的变化。结果,他们发现,需要几个小时到一天的溶菌酶水合结构的稳定化,可以通过亚太赫兹波的照射在几分钟内完成。这些由蛋白质水合进展缓慢和亚太赫兹波辐射的影响引起的变化从未被详细研究过,并且首次使用这种方法得到澄清。

图1亚太赫兹辐照下介电常数测量方法
通过将开发的方法与太赫兹光谱相结合的分析,发现水和干溶菌酶相遇后,立即,放松时间
研究小组还利用核磁共振波谱研究了亚太赫兹波照射对溶菌酶样品的影响。当用电磁波照射样品时和当通过热传导加热样品时,源自溶菌酶的NMR信号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是不同的。我们发现,辐射引起的短期变化与将水和溶菌酶混合长达 1 天后发生的变化相似(图 2)。不仅如此,通过关注溶菌酶结构中每个甲基信号强度的变化,我们发现位于溶菌酶疏水腔周围的甲基发生了显着的运动变化。这表明亚太赫兹波辐射引起的水合状态的变化尤其发生在疏水性空腔中(图2)。

图2 溶液NMR观察表明,溶菌酶溶解在水中一天后,溶菌酶的疏水空腔(黄色)周围发生结构动力学变化。强度增加(红色)和减少(蓝色)的甲基碳原子在溶菌酶结构上显示为圆圈。用01 THz波照射的样品在3小时内表现出类似的变化,并且温度升高6°C引起与照射相反方向的变化。
如上所示,在亚太赫兹辐射下结合微波带介电常数测量、太赫兹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的综合分析表明,溶菌酶水溶液的亚太赫兹波辐射将最初的含有水且网络塌陷的水合结构改变为网络强化的水合结构,包括高度疏水性区域。
这项研究和开发得到了日本学术振兴会拨款项目新学术领域(研究领域提案类型)“水圈功能材料”(项目编号:JP22H04566,2022-2023 和 JP19H05717,2019-2023)的支持。这项工作得到了科学研究补助金 (B) 的支持(项目编号:JP20H03298,2020-2022)。
(参考文献 1)生物物理学杂志2021,doiorg/101016/jbpj202104013
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并控制水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微观特性,这将成为下一代生物功能修饰技术。例如,预计亚太赫兹波照射将导致在不改变酶的情况下更快地增强酶功能的技术、在不改变其基因组信息的情况下增加生物体的物质生产能力的技术、针对水合障碍引起的蛋白质异常的医疗技术以及食品和饮料的老化技术的发展。
已出版的杂志:自然通讯
论文标题:亚太赫兹辐射非热加速蛋白质水合
作者:杉山纯一#,德永雄二#,菱田正志#、田中正人、竹内尚、佐藤大辅、今清水正彦*
#共同主要作者,*通讯作者
DOI: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8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