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溅射方法在原子水平上控制Sb2特3层状材料的形成
- MoS2
- 耐热且可量产,有助于下一代CMOS器件的实现

具有低接触电阻的MoS2晶体管
(左)晶体管示意图,(右)Sb2特3/MoS2具有放大界面的 TEM 图像
*原始论文“Sb2特3/MoS2具有高热稳定性和低接触电阻的范德华结”]。
知识共享许可(国际署名 40)
8672_88332特3)/二硫化钼 (MoS2)范德华界面,n型MoS2晶体管我们开发了一种降低接触界面电阻(低接触电阻)的技术,这极大地有助于提高性能。
MoS2具有二维晶体结构过渡金属二硫属化物(TMDC)的材料,用于下一代晶体管频道的半导体材料,它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常见的金属电极和MoS2接触表面的高接触电阻一直是提高晶体管性能的障碍。这一次,MoS2以上分层材料锑2特3,我们成功地显着降低了晶体管的接触电阻。另外,Sb2特32晶体管有望对半导体制造工艺表现出足够的耐热性。新开发的技术是MoS2下一代有潜力从根本上解决晶体管的接触电阻问题逻辑半导体有望对提高二维材料晶体管的性能做出巨大贡献。
这项研究的详细信息将于 2023 年 2 月 10 日(欧洲中部时间)发表在涉及电子学相关材料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先进电子材料发布
提示CMOS在制造技术中,为了持续提高功率效率、性能、面积和成本(PPAC),不仅需要减小尺寸,还需要引入新的材料和器件结构。在这些技术努力中,在当前的硅(Si)纳米片提议的结构,2 纳米一代抱有很高的期望此外,关于超越2纳米技术,经济产业省的半导体/数字产业战略审查委员会中提到了增强发展作为Beyond 2 nm技术之一,中等带隙然而,要实现二维材料晶体管的实际应用,仍有许多技术挑战需要克服,世界各地的研究机构和公司一直在积极开展该课题的研究。
TMDC作为下一代晶体管的沟道材料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它即使在1 nm或更小的原子层区域也能保持高电导率。 AIST一直在国家研究开发机构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战略创意研究推进项目团队型研究(CREST)“原子层异质结构器件的演示和3D集成LSI的原子层沉积工艺的开发(FY2017-2021):与东京都立大学共同实施”项目中进行高性能TMDC晶体管的研究。传统的TMDC晶体管开发主要使用金属电极,例如钨(W)、钛(Ti)、铬(Cr)、镍(Ni)、钯(Pd)和金(Au)。然而,众所周知,这些金属电极和TMDC之间的界面表现出高接触电阻,这会抑制TMDC晶体管的驱动电流并且不会提高器件性能。这是在金属电极/TMDC结界面处费米能级钉扎现象(FLP)发生,并且很难降低界面处的势垒。最近,半导体制造商和研究机构一直在开发消除FLP的TMDC接触形成技术。来自台积电和英特尔的铋 (Bi) 和锑 (Sb)半金属可以显着降低接触电阻。作为接触材料。然而,由于Bi具有低熔点(约270℃)和低热稳定性,因此被认为难以将其应用于需要400℃或更高耐热性的半导体制造工艺。因此,为了提高下一代晶体管的性能,需要开发具有高耐热性并降低与TMDC接触电阻的电极材料。
这项研究和开发得到了 JST CREST、JST FOREST 项目和 JSPS KAKENHI 的支持。
在这项研究中,MoS,代表性的TMDCs之一2制造了一个晶体管并使用Sb2特3锑2特3有许多原子按层排列,层之间通过称为范德华力的弱键相互连接。另外,Sb2Te3表现出类似于 Bi 和 Sb 等准金属(窄带隙:02–03 eV)的特性。此外,Sb2特3的熔点(约620℃)高于Bi等这些特性是Sb2Te3也是一种层状材料MoS2之间。并且FLP可能被抑制。为此,Sb2Te3,我们可以在保持高耐热性的同时实现低接触电阻。 AIST小组已被Sb2特3的长期研究,我们积累了形成与基材和底层材料表面平行的层状材料的专业知识。因此,这次我们开发了一款适合批量生产的产品。溅射法的单层MoS2Sb在上面2特3, Sb2特3/MoS2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图1Sb2Te3/MoS2这显示了层状膜结构和相应原子排列的TEM截面照片。锑2特3和 MoS2发现其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和结晶度。锑2特3/MoS2的TEM照片显示两种材料的原子排列匹配,证实这些层压薄膜具有范德华界面。

图 1 Sb2特3/MoS2界面和相应原子排列的横截面电子显微镜 (TEM) 照片
*原始论文“Sb2Te3/MoS2具有高热稳定性和低接触电阻的范德华结”]。
知识共享许可(国际署名 40)
一般来说,400°C或更高的耐热性是集成电路布线过程中实用化的重要要求。因此,Sb2特3/MoS2我们研究了层压膜结构的耐热性。热处理前后,MoS2保持单层结构拉曼光谱进行分析证实另外,从截面TEM照片(图2)可知,Sb2特3/MoS2研究表明,即使在450°C的热处理后,层压膜结构仍保持良好的结晶度和范德华界面。

图2 450℃热处理后的Sb2特3/MoS2横截面电子显微照片和拉曼光谱
*原始论文“Sb2Te3/MoS2具有高热稳定性和低接触电阻的范德华结”]。
知识共享许可(国际署名 40)
锑2Te3/MoS2我们研究了范德华界面的形成如何影响晶体管特性。图3 MoS2显示了晶体管电流-电压特性的比较。在展示 n 型晶体管操作时,Sb2特3我们发现带有电极的晶体管的驱动电流增加了4到30倍。我们认为驱动电流如此显着增加背后的主要因素是接触电阻的降低,事实上MoS2图4显示了确定晶体管接触电阻的结果。锑2特3我们发现,带有电极的晶体管的接触电阻比使用Sb电极时的接触电阻低大约一个数量级,并且也与使用Bi电极时的接触电阻相当,据报道,Bi电极是世界上最小的。 Sb和Bi电极不适合用于半导体器件,因为它们不能承受半导体制造后处理中的高温。锑2特3该电极表现出超过 400 摄氏度的耐热性,同时实现了与 Bi 电极相当的低接触电阻,这项研究是世界上第一个报告它同时实现了这两个目标的研究。
如上所述,Sb2特3/MoS2我们开发了一种技术,可以实现界面处的低接触电阻和半导体制造工艺所需的耐热性。该技术将有助于实现超越2纳米一代逻辑半导体。
未来,我们的目标是创建一种n型和p型TMDC晶体管串联的CMOS。为此,n型MoS2我们不仅需要开发晶体管的低接触电阻技术,还需要开发p型TMDC晶体管的低接触电阻技术。这次sb发达了2特3接触技术是n型MoS2显示出最佳特性,但 p 型 TMDC 需要不同的触点材料。我们计划加速使用具有低接触电阻的TMDC的CMOS的开发,以实现远远超过现有Si性能的下一代逻辑半导体。
已出版的杂志:先进电子材料
论文标题:Sb2特3/MoS2具有高热稳定性和低接触电阻的范德华结
作者:Wen Hsin Chang*、Shogo Hatayama、Yuta Saito*、Naoya Okada、Takahiko Endo、Yasumitsu Miyata 和 Toshifumi Irisawa*
DOI:101002/aelm20220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