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先进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会长:石村和彦](以下简称“AIST”)零排放国际协同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主任:吉野彰] 电化学器件基础研究小组 凯特琳·巴加利纳奥,首席研究员,岸本春夫,能源效率研究部研究小组组长 [研究主任:堀田辉久] 能源转换技术组山路克彦研究组组长、石山智宏、极端功能材料研究部首席研究员[研究部主任松原一郎]固体离子材料组首席研究员岛田博之与多家公司进行战略联合研究固体氧化物能源转换先进技术联盟 (ASEC)的研究中,我们开发了一种具有纳米结构控制的高性能空气电极。而且,还配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SOFC)单格展示了世界最高水平的发电性能。
SOFC单电池有脉冲激光沉积法(PLD法)8812_8822自组装纳米复合空气电极(以下简称“纳米复合空气电极”)之外,我们还开发了这款产品,以充分展示空气电极的性能。纳米柱状多孔集流层,配备纳米复合燃料电极功能层,700℃时45 W/cm2该结果基于 SOFC电池堆的小型化并降低制造成本。
这项工作的详细信息可以在开放获取学术期刊“自然通讯''(电子版)。

实现世界最高发电性能水平的燃料电极支持的SOFC单电池示意图:红色这次开发的材料
SOFC比其他燃料电池具有更高的发电效率,适合家庭和商业用途热电联产系统投入商业使用。近年来,具有较大发电量和高发电效率的应用已经得到利用。单声道生成系统也在进步。
系统尺寸和制造成本是SOFC广泛使用的问题。如果能够提高SOFC单体电池的发电性能,与相同发电容量的传统SOFC系统相比,可以减少SOFC单体电池的使用数量,从而实现更小的尺寸和更低的成本。
AIST于2016年成立ASEC,与多家公司进行战略联合研究,一直致力于创造尖端的SOFC技术。利用产业技术研究所的基础技术,SOFC的输出密度为3W/cm2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已经开始材料开发和电池技术开发。这是传统功率密度的10倍以上。
在 ASEC,我们致力于开发一种具有低电极反应电阻的新型空气电极,目的是提高电池输出密度。此外,在高输出电池的生产中,我们利用了使用挤出成型和带成型的燃料电极基材制造技术、以及通过浸涂和丝网印刷进行成膜和烧成的电解质层制造技术等量产技术,开发了可应对高输出的燃料电极支撑SOFC单电池(参见原理图)。
新开发的高功率SOFC单电池采用了AIST在ASEC新开发的多个组件(原理图中红色所示)。
空气电极:自组装纳米复合空气电极(纳米复合空气电极)
对于传统的SOFC空气电极材料,通常使用单一的镧-锶-钴-铁复合氧化物(LSCF)或LSCF与作为氧化物离子导体的氧化铈基氧化物(例如掺钆的氧化铈,GDC)的混合物的多孔烧制体,其粒径约为数百nm至1μm。
AIST已成功使用PLD方法制造了具有新结构的纳米复合空气电极,其中LSCF和GDC两种材料在纳米尺度上交替排列。图1显示了传统多孔空气电极和纳米复合材料空气电极的示意图,以及纳米复合材料空气电极的电子显微镜图像和元素分析图。在所开发的纳米复合空气电极中,LSCF相和GDC相是分离的,并且在厚度为几十纳米的柱状结构内以几纳米宽度的条纹存在。所制造的纳米复合材料空气电极与稍后显示的纳米柱状多孔集流体层相结合,是世界上最小的空气电极。电极反应电阻率,001Ω/cm2

图1所研制的自组装纳米复合空气电极示意图及分析结果
燃料电极功能层:纳米复合燃料电极功能层
使用氧化镍(NiO)和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的混合物的燃料电极功能层,其具有比载体更细的亚微米粒径,通常用于燃料电极载体和电解质之间,以加速氢氧化反应。在这个高输出单元中,喷雾热解法,制备其中约10nm的NiO和YSZ的一次颗粒聚集成二次颗粒的粉末,并将其用于燃料电极功能层。该层不仅降低了整个电池的电阻,而且对于形成致密的薄膜电解质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空气电极集电层:纳米柱状多孔集电层
为了加速电极反应,需要向反应场供给电子,通常在空气电极上设置粒径为1μm左右的集流层。为了充分发挥形态控制在纳米级的纳米复合空气电极的性能,需要在每个几十纳米的区域内进行电连接,以使整个电极有效工作。该电池采用新的PLD方法生产镧-锶-钴复合氧化物(LSC:La0.6高级0.4COO3)的纳米柱状多孔集流层。
图2显示了配备这些新材料的单电池的发电测试结果。 700℃时世界最高输出密度45 W/cm2600℃时超过15 W/cm208 V 时为 3 A/cm2(700℃)电流密度,传统普通电池03至05 A/cm2相比,当前值大约高出6到10倍。使用该技术,预计电池数量可减少至传统系统的十分之一左右,从而有助于显着降低成本和缩小系统规模。

图2 使用制造的单电池发电测试结果
针对此次开发的自组装纳米复合空气电极材料,于2021年6月启动的固体氧化物能量转换先进技术联盟(ASEC-2)第二阶段将旨在通过稳定其结构来提高电极的寿命和可靠性,并检验其大规模生产的适应性。我们还致力于尽快将开发的每个组件安装到实际电池中的技术投入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