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晶体(注1)中是否存在半导体是固体物理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如果是的话高性能热电材料(注2)然而,传统上,在存在许多准晶体的铝系统中,它是前体近似晶体(注3)但是没有发现半导体。这次是东京大学尖端科学研究生院,以及AIST/东京大学先进操作数测量技术开放创新实验室木村教授等人是铝基近似晶体,频段工程(注 4)创建了半导体这是实现半导体准晶的突破性成果,半导体准晶有潜力拥有晶体25倍的热电性能。
准晶体已在100多种物质中被发现,并被确立为与晶体、非晶态并列的固体结构概念(表1),并荣获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另一方面,在固态物理学最基本的分类中,材料根据其电学性质分为金属、半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然而,在原子尺度的准晶体中只发现了金属(表2),半导体或绝缘体是否存在是固态物理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 表 1。晶体、准晶体和非晶态的比较。 |
 |
| 表 2 根据固体结构和电性能对固体进行分类。括号中的数字表示比原子尺度大一到两个数量级的准周期尺度。 “?”表明原子级半导体和绝缘体是否存在尚不清楚。 |
 |
大约 70% 的一次能源(例如石油)作为废热被丢弃。可以从废热中提取电能的热电发电极具吸引力。热电性能(注5)作为一种具有高10027_10084|多穴半导体(注6)正在引起人们的注意。二十面体准晶的对称性比立方晶体高25倍,如果能够实现半导体,热电性能的功率因数也可以高25倍。
这次的Al是铝基近似晶体之一,是铝基二十面体准晶的前驱体22红外线8(图1)但在过去第一性原理计算(注7),我们注意到它具有半金属能带结构。首先,我们研究了导带底部和价带顶部电子轨道的起源。结果如图2所示,发现导带的下端由位于二十面体团簇顶点的Ir的d轨道组成,价带的上端由二十面体团簇内部由8个Al和1个Ir组成的团簇的p型轨道组成。因此,为了打开带隙,将Ir替换为d轨道能量高于Ir的Ru,并将部分Al替换为sp轨道能量低于Al18硅5茹8的结构进行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带隙如预期一样变宽,形成了类似半导体的能带结构。
 |
| 图 1Al22红外线8近似晶体的晶体结构。 Ir 的二十面体簇形成立方晶体。 |
 |
图 2Al22红外线8和艾尔18硅5茹8近似晶体的能带结构以及导带下端和价带上端的电子轨道。 我们通过能带工程成功地打开了带隙,用Ru代替Ir,用Si代替Al。 |
为了通过实验证实Al可以成为半导体18硅5茹8(阿尔58.1硅16.1茹25.8)的组成的样品时,Al67.6硅8.9茹23.5的单相近似晶体。当我们测量该样品的热电性能(塞贝克系数、电导率、热导率)时,根据塞贝克系数和电导率的温度依赖性,我们发现该样品是带隙约为015 eV的半导体。因此,我们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使用铝基近似晶体实验制造了半导体,这是第一性原理计算所预测但尚未通过实验实现的。
在许多铝基合金中,形成的准晶的成分与近似晶体的成分接近,因此有可能在Al-Si-Ru体系中发现半导体准晶。如果实现的话,预计一开始提到的固态物理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将得到解决,并将导致更高性能热电材料的开发。 (目前仍是近似晶体,载流子密度尚未优化,因此尚未实现高热电性能。)
岩崎裕子(东京大学前沿科学研究生院材料科学系一年级博士生)
Koichi Kitahara(东京大学前沿科学研究生院材料科学系助理教授/先进操作测量技术开放创新实验室合作研究员,AIST/东京大学)
Kaoru Kimura(东京大学前沿科学研究生院材料科学系教授/AIST/东京大学高级操作数测量技术开放创新实验室客座研究员)
杂志名称:“物理评审材料(快速沟通)” (网络版:6月7日)
论文标题:通过能带工程实验实现 Al-Si-Ru 系统中的半导体准晶近似体
作者:Yutaka Iwasaki*、Koichi Kitahara 和 Kaoru Kimura
DOI 号:101103/PhysRevMaterials3061601
(摘要网址:)开放访问网址:https://journalsapsorg/prmaterials/pdf/101103/PhysRevMaterials3061601[PDF:72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