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发布日期:2018/11/21

mile米乐集团 高容量、不劣化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

-采用氧化硅纳米薄膜,负极容量是石墨电极的五倍-

积分

研究人员谈论!观看 1 分钟视频讲解
“研究人员讲话!1 分钟解释”视频(1 分 57 秒)
  • 开发了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其中一氧化硅和导电添加剂层压在导电基材上
  • 纳米级薄膜克服了硅基负极因反复充放电而导致容量损失的弱点
  • 提高负极容量有助于锂二次电池的更高性能和更小尺寸


摘要

米乐m6官方网站[理事长中钵良二](以下简称“AIST”)先进涂层技术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主任 Jun Akedo] 能源应用材料研究团队首席研究员 Mikito Mamiya 和研究团队负责人 Junji Akimoto 正在通过在导电基材上气相沉积的方式开发纳米级材料一氧化硅 (SiO)在其上形成薄膜导电助剂是层压的。这种叠层结构的电极的充放电特性相当于目前主流石墨负极容量(372mAh/g)的约5倍,理论容量2007 mAh/g 几乎相同。此外,所开发的电极即使在充放电超过200次循环后仍保持其容量,表明其具有高容量和长寿命的特性。新开发的电极有望提高负极的能量密度,有利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更高容量和更小尺寸。

该技术的详细信息将于 2018 年 11 月 27 日至 29 日在大阪府国际会议中心(大阪市)举行的第 59 届电池研讨会上公布。

概览图
传统电极和新开发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发展的社会背景

用于智能手机和电动汽车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市场正在迅速扩大,根据市场研究公司预测,2021年将增长到4万亿日元的规模,约为2015年规模的两倍。随着市场的扩大,人们正在积极开展开发工作,以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在负极方面,硅基负极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下一代负极,因为它的理论容量比传统石墨高出几倍到十倍,并且具有优异的供应稳定性。其中,与通用石墨负极(372mAh/g)相比,一氧化硅预计具有2007mAh/g的理论容量。使用目前的涂覆方法制造的一氧化硅电极也表现出约1200mAh/g的容量,但容量的循环劣化问题仍然存在,并且仅一氧化硅尚未投入实际使用。另一方面,采用一氧化硅和石墨混合物的电极已经开发出来,容量在800mAh/g左右的产品已经开始出现在市场上,是石墨电极的两倍以上,但一氧化硅材料的原有性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研究历史

AIST一直从材料化学的角度推动下一代二次电池的开发,并一直致力于正极、负极、固体电解质和其他电池组件的新材料的开发。一氧化硅的蒸气压高,在高温减压条件下容易气化,因此具有可以通过蒸镀在基板上形成一氧化硅薄膜的优点。然而,由于一氧化硅本身的导电率极低,因此没有直接使用一氧化硅的气相沉积薄膜作为电极的想法。这次,为了将其用作电极材料,我们一直在研究沉积条件和赋予导电性的工艺。

研究内容

锂离子二次电池可以通过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移动来充电和放电(图1)。使用一氧化硅作为负极活性材料有望提高电池容量,但由于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的吸收和释放,硅的体积变化超过300%,导致无法维持由活性材料、导电剂和粘合剂组成的电极结构,从而导致劣化。通过将粒径减小至300~500nm以下,可以抑制劣化,因此以改善劣化为目的,制作了一氧化硅薄膜。

电流收集器不锈钢。为了赋予导电性,在蒸镀一氧化硅膜上涂布炭黑和作为导电助剂的粘合剂的混合物,并进行干燥,由此制作导电助剂层。该电极具有在一氧化硅薄膜上层叠有导电助剂层的结构。

图2显示了所制造的电极的横截面电子显微照片。通过蒸镀得到的一氧化硅在不锈钢基板上形成厚度约80nm的薄膜。炭黑(导电添加剂)中的约50nm的颗粒结合在一起形成链,链的末端与一氧化硅薄膜接触。一氧化硅的膜厚比300nm更薄,据说具有抑制充放电引起的劣化的效果,并且确认了其具有微细的结构。

图3显示了使用该电极作为负极、锂(Li)作为正极的电池的充电/放电容量的逐周期变化。为了进行比较,我们还展示了由粒径为 10 µm 的传统一氧化硅粉末制成的电极和使用当前材料石墨制成的电极的电池的特性。使用粉末的电极随着循环显示出显着的容量劣化,而石墨电极没有显示出循环劣化,但具有372mAh/g的小容量。相比之下,本次开发的电极从第一次循环起就具有较大的容量,在随后的充放电过程中保持稳定的容量,并且即使在200次循环后仍表现出超过2000mAh/g的容量。从第2个循环到第200个循环容量维持率200 次循环时显示 978%库仑效率为994%,表明充放电过程中锂的吸收和释放是可逆进行的。此次获得的超过2000mAh/g的容量几乎与一氧化硅的理论容量2007mAh/g相符,表明组成电极的一氧化硅几乎全部可以用作电池的活性材料。

新开发的电极是基于一种新的想法而创建的,即将导电率低的一氧化硅的厚度减少到纳米尺寸,然后在其顶部分层导电添加剂层以确保导电性。薄膜厚度克服了循环劣化的问题,同时高效电极活性材料可以使用。

图 1
图1使用新开发的负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示意图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从外部施加电能的化学反应中提取电能的电池,锂离子从正极活性材料中释放并进入负极活性材料(充电),然后锂离子从负极活性材料中释放并进入正极活性材料(放电)。另外,能够以该循环反复使用的电池称为锂离子二次电池。

图 2
图2新型层压电极的横截面电子显微照片
在不锈钢基板上沉积纳米级一氧化硅薄膜,作为导电剂的炭黑颗粒通过粘合剂连接并与一氧化硅薄膜接触。

图 3
图3使用新开发的电极和传统电极制造的电池的充放电循环特性
制作了2032型纽扣电池并使用锂作为对电极当前值 01 C,在 25 ℃ 温度和电压范围 0-20 V 下评估。
当电极使用粒径为 10 µm 的粉末状 SiO 时,就会产生传统电极。

未来计划

如图3所示,新开发的电极需要大容量来进行初始充电。这是不参与充放电的硅酸锂(Li4二氧化硅4)的反应,如果直接组装成电池,正极中的锂会被消耗,性能会下降。以后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们会提前和锂反应预掺杂处理的电极将准备好与现有正极组合的电池,并进行实际使用的性能验证测试。我们还将考虑使用气相沉积方法和其他方法扩大规模。



术语解释

◆一氧化硅(SiO)
由比例为 1:1 的硅和氧组成的非晶态材料。它具有较高的蒸气压,是由硅和氧在高温减压下反应而得,在低温下蒸发并凝固。它在室温和大气中稳定,并且作为通用试剂市售。[返回来源]
◆导电助剂
仅电极活性物质接触时难以形成充分的导电路径,导致作为电极的电阻较高,因此是指为了降低该电阻而添加的导电率较高的材料。在许多情况下,使用细碳粉。[返回来源]
◆理论容量
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理论容量是电极材料在电化学反应方程所示的充放电反应中能够承受的锂量,转换为电荷。它以每单位重量的电极材料表示,单位为mAh/g或Ah/kg。一氧化硅的电化学反应式如下所示,Li4.4每1摩尔SiO含有33摩尔Si,因此理论容量为2007mAh/g。

(参考)一氧化硅4SiO + 172Li → Li 的电化学反应式4二氧化硅4+3Li4.4
每1摩尔(=4408克)SiO 33摩尔Li+的反应,因此每 1 g SiO2 的可用电荷为
33 x(法拉第常数)/4408 = 7224(C/g)
由于当前值是每秒的电荷量(A=C/s),因此可以通过将单位更改为时间并以 mA 表示当前值来计算存储的电荷
7224 x 1000/3600 = 2007(毫安时/克)[返回来源]
◆集电器
容纳电极活性材料并交换电子的导体。[返回来源]
◆产能维持率
某个时间点的容量,以与初始容量的比率表示。这个数字越高,即使重复使用后性能也不会改变。[返回来源]
◆库仑效率
放电获得的容量与充电所需的电量相比,以比率表示。这个数字越高,充电时可以用来放电的电量就越多,不会浪费。 [返回来源]
◆电极活性材料
直接参与电极中电子传输的物质。[返回来源]
◆当前值C
将充满电的电池在一小时内完全放电所需的电流值定义为1C,称为C倍率。当使用理论容量为2007mAh/g的SiO作为1g电极时,1C为2007mA,01C为2007mA。[返回来源]
◆预掺杂
在一氧化硅负极的情况下,在第一次充电循环中约占容量的40%的锂是不参与充电和放电的锂硅氧化物(Li)。4二氧化硅4)。如果从正极供给该锂,则从第2次循环开始,可用于充放电的锂就会不足,导致容量下降。为了防止这种容量下降,预先供给锂用于充电和放电。4二氧化硅4的过程称为预兴奋剂。在预掺杂电极中,正极提供的锂可以应用于负极中可充放电物质的反应,具有抑制初始容量下降的效果。[返回来源]



联系我们

查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