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发布日期:2018/08/28

米乐m6中国官方网站 使用微小机械振荡器成功控制核磁共振

-单独操纵每个元素核自旋的新技术-

英语(NTT 网站)

日本电报电话公司(总部:东京千代田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泽田淳,以下简称“NTT”)和国家先进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所(总部:东京千代田区,总裁:Ryoji Chubachi,以下简称“AIST”)正在联合开展一项研究项目,该项目使用微型机械振荡器在固体中生成图像。核磁共振*1我们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控制这种现象的人。

如今,实现超高速计算的量子计算机、有望绝对安全的量子信息通信、提供超高灵敏度检测技术的量子传感器等量子技术量子存储器*2的重要性正在引起人们的注意。量子存储器是一种能够长期保持量子态的元素,其中一个候选者是核自旋*3这次,实验表明,可以利用微小机械振荡器引起的应变,逐个元件地控制核磁共振的频率。该技术使得在集成器件中单独操纵所需量子存储器的核自旋成为可能,有望成为在固态器件中实现量子存储器的重要基础技术。

这一结果是在 NTT 制造和测量元素,并在 AIST 依据理论计算分析数据而获得的,并将发表在英国科学杂志《自然通讯》(8 月 28 日)上。这项研究的一部分是作为日本学术振兴会(东京千代田区,会长:里见进)新学术领域“混合量子科学”科学研究补助金的一部分而进行的(代表人:东北大学科学研究生院教授平山义郎)。



1。背景

核自旋是原子核的旋转运动(图 1(a)),当置于磁场中时会表现出独特的进动(图 1(b))。这种进动因其在各种设备中的应用而引起人们的关注,例如利用其长期保持状态的能力来记录量子信息的量子存储器,以及利用其对磁场的敏感性的磁场传感器。一般来说,操纵核自旋的方法是核磁共振,它发射与磁场中进动共振的电磁波。然而,使用均匀分布的磁场和容易在空气中传播的电磁波的传统方法同时引起大范围的核磁共振,使得在小芯片上排列许多元件的集成电路中难以单独操纵所需元件的核自旋。

2。结果摘要

这一次,为了单独操纵这些核自旋,我们利用了核磁共振频率对固体应变敏感变化的特性。通过在材料中的所需位置人工产生应变,可以逐个元素地控制核磁共振。为了产生局部应变,我们使用纳米加工技术机械谐振器*4并用它来尝试通过结构振动时发生的周期性应变来控制核磁共振。结果,共振频率受到振动的调制,并产生新的核磁共振(由振动应变和电磁波共同引起的边带*5共振)。

3。实验概述

制作的振动器(图 2(a))是两道梁*6的结构,是通过微加工砷化镓(GaAs)这种压电半导体而制成的。压电效应*7对该结构进行电振动,可以在梁结构的底部产生周期性应变(图2(b)),并改变产生该应变的位置处材料中包含的核自旋的行为。在实验中,我们除了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通过周期性应变调制磁共振频率(图3)外,还成功观察到了一种新的核磁共振现象,称为边带共振(图4),其中共振峰出现在梁结构振动频率偏移的位置。观察到的实验结果与基于应变和核自旋相互作用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非常吻合,表明该效应是由振荡器产生的应变引起的。

4。技术要点

(1) 当晶体中发生应变时,核自旋周围的原子排列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核自旋状态发生变化。特别是,振荡应变与核自旋相互作用的现象称为核声共振,这一现象已为人所知 50 多年。然而,利用核声共振控制核自旋需要极大的振动应变(声波),而迄今为止这种振动应变不容易产生。在这项研究中,我们突破了一种新方法,利用具有尖锐谐振和高可控性的机械振荡器产生比普通声波大得多的失真,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观测到谐振频率和边带的变化。

(2) 边带共振是一种新的核磁共振现象,可以通过核自旋和振动应变的综合作用来解释。通过使用边带共振,可以单独操纵每个元素中的核自旋,或者相反,读出核自旋的方向,并且它可以用作多路复用和集成量子存储器和量子传感器的平台,这些量子存储器和量子传感器读取和写入核自旋信息。

5。未来发展

机械谐振器与晶体管一样,采用半导体纳米加工技术制造,因此可以集成到半导体芯片中。利用这项技术,我们的目标是在多个设备中实现核自旋的选择性控制,并将其用作集成量子存储器和量子传感器的平台。


图1 核自旋概念图
图1
图 1 (a) 原子示意图。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原子核以原子类型决定的速度旋转。这种旋转称为核自旋。 (b) 核自旋进动。当对原子核施加磁场时,核自旋的旋转轴像陀螺一样进动。该进动的周期由磁场和原子类型决定,并且可以通过使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查该周期来识别原子。

图2 制造的机械谐振器的结构
图2
图 2:(a) 用于产生应变的机械振荡器结构的电子显微照片(颜色错误)。通过向表面上形成的电极(图中左上方的黄色区域)施加交流电压,会引起机械振动。 (b) 应变产生示意图。支撑在空气中的 50 µm 长板簧结构(双支撑梁)上下振动,在底部产生应变。 (c) 发生应变的部分的放大图。通过使交流电通过电磁波辐射天线,辐射电磁波并引起核磁共振。此时,核自旋的状态变化被检测为电阻值的变化。

图3振动应变控制核磁共振频率
图 3
图3:振动应变控制核磁共振频率。检出砷 (75As) 的核自旋共振频率如何随着振动的施加而变化。右图中的符号(圆形、方形、三角形)表示峰的中心位置。可以观察到,随着机械振动的增加,红圈所示的共振峰位置发生变化。

图 4 边带谐振
图 4
图 4:边带谐振。由于机械振子给出的振动应变和电磁波的共同作用,原始核磁共振频率(f核磁共振) 以及机械振动的总频率 (f核磁共振 + fM) 和差频 (f核磁共振 - fM)处也观察到核磁共振。这些被称为边带共振,并证明核磁共振可以在逐个元素的基础上进行控制。 (与图 3 不同的是,在本实验中69测量Ga的核自旋共振。)


术语表

*1 核磁共振
14163_14372NMR:核磁共振)。 NMR 是一种能够分析物质中元素的方法,可用于多种目的。此外,核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 也广泛用于医疗环境。[返回来源]
*2 量子存储器
量子存储器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保留量子信息,作为量子计算机(预计将具有更快的计算速度)和量子密钥分发通信(预计绝对机密性)的重要基础技术而受到关注。量子存储器最重要的要求是能够长时间维持量子态,而核自旋有望成为该物理系统的候选者。核自旋的磁场强度仅为电子自旋(也就是电子的旋转运动)的1/1000左右,因此不易受到外界影响,具有长期保持量子态的潜力。[返回来源]
*3核自旋
所有物质都是以原子为基本单位构成的,原子由围绕其旋转的电子和位于中心的原子核组成。原子核的尺寸极小,约为原子直径的1/1000(即电子轨道的大小),但它像地球和月球一样绕其轴旋转。这种旋转称为核自旋。核自旋的大小由原子的类型决定,并以一定的速度旋转,但其方向并不固定,并且由于磁场等外部场以及与电子的相互作用而随时间变化。[返回来源]
*4机械谐振器(机械谐振器)
15503_15637微机电系统) 作为振动器的实际应用正在取得进展。机械振荡器最典型的形状之一是双支撑梁,本研究中也使用了双支撑梁,其形状类似于琴桥或钟琴的振膜。[返回来源]
*5边带
指两个不同频率的混合波作为它们的和频或差频的波的效果。一个熟悉的例子是它在无线电放大器电路中的应用,它将通过空间传播的无线电波与无线电内部产生的频率稍低的信号混合,将其转换为更容易放大的低频信号。这样,使用边带就可以将信号转换为不同的频率,但最近的量子信息技术主要集中在使用边带来转换各种量子信息的方法。在这项研究中,通过组合两种波:外部施加的电磁波和机械振动引起的振动应变,以它们的和或差的频率观察到新的核磁共振信号。[返回来源]
*6两道梁
采用微加工技术制造的机械谐振器的典型结构之一。它由两侧固定的板簧结构(图2(b))组成,其弹性垂直运动引起振动,类似于钟琴的振膜。振动会在固定部分附近产生较大的应变,但我们能够利用该应变成功地控制核磁共振。[返回来源]
*7压电效应
施加电压时物体膨胀或收缩的现象称为压电效应。这种膨胀和收缩可以通过电力产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还可以利用相反的效应以电方式检测振动。[返回来源]



联系我们

查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