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发布日期:2016/04/05

mile米乐中国官方网站 引起食物中毒的腹泻性贝类毒物的有证标准物质的开发

-利用分析设备实施高度可靠的贝类毒物检测-

积分

  • 开发并开始提供经过认证的标准物质,用于使用液相色谱质谱仪检测腹泻贝类毒素
  • 开发了利用定量NMR法测定大田酸基团浓度的方法
  • 通过仪器分析为可靠的贝类毒物检测的实施和普及做出贡献


摘要

米乐m6官方网站[会长:中钵良二](以下简称“AIST”)材料测量标准研究部[研究部部长藤本敏之]生物医学标准研究组研究员山崎太一、川口健首席研究员、高津明子同部研究副主任是国家研究开发机构渔业研究教育机构[会长宫原雅典](以下简称“FRA”)中央水产研究所[所长中山一郎]水产品应用开发研究中心卫生渡边管理小组与首席研究员 Ryuichi、首席研究员 Ryoji Matsushima、小组负责人及中心主任 Toshiyuki Suzuki 合作,贝类毒药配备液相色谱质谱仪等分析设备冈田酸基团(冈田酸和甲藻毒素-1)标准溶液经过认证的参考资料

 这些认证标准物质是通过使用FRA目前正在开发的贝类毒素产生藻类的大量培养技术和贝类毒素纯化技术生产高纯度的冈田酸和甲藻毒素-1,并由AIST准确测定使用它们制备的溶液的浓度而开发的。可以通过利用核磁共振的有机化合物定量分析方法来确定浓度,该方法主要由AIST开发并正在推广。定量核磁共振法)。新开发的认证标准物质可用作标准溶液,在使用分析设备测试冈田酸组(一种腹泻性贝类毒素)时,根据设备信号准确测定浓度。

 在腹泻性贝类毒素大田酸族的检测中,国际上引进仪器分析正在取得进展,厚生劳动省已通知国内引进仪器分析。提供准确测定的冈田酸和甲藻毒素-1浓度的有证标准物质预计将导致在日本使用仪器分析进行高度可靠的贝类毒素检测的实施和广泛使用。

 这些标准物质将于 2016 年 4 月 6 日开始通过签约公司分发。

贝毒标准物质研制过程图
贝毒认证参考资料的开发过程


发展的社会背景

 蛤、扇贝等双壳类动物在日本等世界各地作为食用海产品占有重要地位,但摄入有毒浮游生物会使贝类毒素在体内蓄积,引起食物中毒。在日本,为预防贝类中毒引起的食物中毒,厚生劳动省通报了监管值和贝类中毒检测方法,禁止销售超过监管值的贝类。此外,农林水产省对产地贝类中毒进行监测,发生贝类中毒时主动限制出货。

 冈田酸组是一种腹泻性贝类毒物,迄今为止已通过小鼠毒性试验进行了测试。然而,近年来,从动物福利的角度以及能够按成分检测毒物的优势,引入仪器分析测试已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此外,从确保生产者适当的运输控制、扩大水产品出口以及确保市场上流通的食品安全的角度来看,越来越需要根据国际标准进行检查。在此情况下,厚生劳动省于2015年3月通知日本,在腹泻性贝类毒素冈田酸族的检测中引入仪器分析(厚生劳动省食品安全局食品安全局药品食品安全局通知,2015年3月6日,厚生劳动省第0306号)。

 在利用仪器分析进行贝毒检测时,需要使用已确定浓度的标准溶液将装置的输出信号转换为浓度,并且需要稳定供应可靠的标准溶液。但由于大田酸是天然产物,结构复杂,纯化产品的批量生产和准确定价存在一定难度。因此,迄今为止,标准物质的供应仅限于少数海外机构,为了利用国内的仪器分析方法进行贝毒检测,需要建立能够满足需求的有证标准物质的供应体系。

研究历史

 迄今为止,AIST 一直致力于开发准确测定各种有机化合物浓度和纯度的方法,并提供国际认可的认证标准物质。特别是,定量NMR法作为有机化合物纯度的测定方法,是由日本综合技术研究所(AIST)开发的处于领先地位的方法,并且正在进一步开发和普及。

此外,FRA在贝类毒物研究方面拥有悠久的历史,开展了仪器化贝类毒物分析方法的开发等开创性研究,并致力于开发大规模培养有毒藻类的方法和先进的贝类毒物纯化方法。

 这次,我们决定建立一种使用定量NMR测定天然产物大田酸基团浓度的方法,旨在开发和提供大田酸基团的经过认证的标准物质。

 本研究受国家农业食品研究机构生物特定产业技术研究支援中心委托,作为委托项目“SIP(战略创新创造计划)下一代农林渔业创造技术(通过开发新功能来创造未来需求的技术)基于未利用藻类的高级利用的养殖下一代渔业产业的研究和开发(2014-2019财年)”[负责人]调查员:石原 该项目是在 Kenji Kenji 的支持下进行的。

研究内容

 此次发放的认证标准物质有“冈田酸标准溶液”和“Dinophycystoxin-1标准溶液”两种,其规格如下。

标准材料名称 冈田酸标准溶液 Dinophycytoxin-1 标准溶液
标准物料号 NMIJ CRM 6206-a NMIJ CRM 6207-a
测定浓度 0909 微克/毫升 ± 0073 微克/毫升 1079 微克/毫升 ± 0078 微克/毫升
溶剂 含有05%(体积分数)乙醇的甲醇
容量 1毫升
容器 琥珀色玻璃安瓿

 这些参考材料是根据 ISO Guide 34 创建的,该指南是一项国际指南,规定了参考材料生产的质量保证程序。开发流程如下。

 有毒甲藻,是产生腹泻性贝类毒素冈田酸组的藻类利马原甲虫大量培养,将培养液离心分离成细胞级分和培养基级分。从每个级分中,制备含有大田酸基团的级分,液-液分布和色谱法,分别。

接下来,使用纯化的大田酸基制备作为储备溶液的甲醇溶液,并通过定量NMR法测定浓度。将该测定浓度的标准储备液用含有05体积%乙醇的甲醇稀释,使得大田酸基的浓度约为1μg/mL。通过测量称量的标准储备溶液和作为稀释溶剂添加的含乙醇的甲醇两者的质量来计算稀释率,最后将各约1mL分装到安瓿中。利用定量NMR法测定的标准储备溶液的质量分数、稀释率和溶液的密度,准确测定分装到安瓿中的溶液的浓度(质量浓度)。

 新开发的认证标准物质的使用者应稀释该标准物质,制作几个浓度接近待测浓度的样品,并使用这些样品校准曲线创建。这使得可以对待测贝类中所含的冈田酸或甲藻毒素-1进行定量分析。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早期和晚期传代的骨和脂肪分化图示
图1 待分发的贝类毒物认证标准物质
冈田酸标准溶液(左)和甲藻毒素-1标准溶液(右)

未来计划

 新开发的标准物质将从2016年4月6日起通过签约公司作为NMIJ CRM 6206-冈田酸标准溶液和NMIJ CRM 6207-恐龙毒素-1标准溶液进行分发。

 此外,AIST和FRA都计划进一步提高浓度测定方法和纯化方法的复杂性,并努力确保高质量标准物质的稳定供应。



术语解释

◆贝类毒
当人类摄入因食用有毒浮游生物而积累毒素的贝类时,可能会引起中毒症状。引起这些的物质根据症状被称为腹泻性贝毒、麻痹性贝毒等。[返回参考源]
◆冈田酸基
大田酸族是一种导致腹泻性贝类中毒的贝类毒物,包括大田酸及其衍生物,如恐龙毒素-(DTX) 1、DTX2 和 DTX3。其中,DTX1和DTX3主要在日本的双壳类中检出,部分海域的双壳类中也检出冈田酸。通过仪器分析进行测试时,样品会被水解,将 DTX3 转化为冈田酸和 DTX1,然后进行测量。[返回来源]
◆认证标准材料
AIST 的国家计量中心是一个国家计量机构,根据国际标准规定的程序分发可追溯至国家计量标准的参考材料。此类标准材料特别称为“认证标准材料”,包含可追溯特征值的证书与标准材料一起交付给购买者。[返回来源]
◆定量NMR法
当将某种物质置于磁场中时,该物质中的氢原子会像芝麻一样进动。当用与进动周期(共振频率)相匹配的频率的电磁波照射时,氢原子吸收它们并获得NMR(核磁共振)信号。 NMR信号的共振频率根据氢原子的键合状态和原子周围的环境而变化(化学位移),但原则上具有不同化学位移的信号的面积比表示对每个信号做出贡献的氢原子的数量的比率。因此,可以通过添加具有已知数量的氢原子的物质来定量有机化合物,这些氢原子会产生特定的信号,进行测量并比较 NMR 信号之间的面积。[返回来源]
◆液-液分布
一种利用两种不混溶溶剂在每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来分离的方法。[返回来源]
◆校准曲线
在许多仪器分析中,无法通过仅测量未知样品(您实际想要分析的样品)将仪器的输出信号与样品中目标成分的浓度联系起来。因此,使用通过测量预先已知浓度的样品(标准溶液)来确定浓度和输出信号强度之间的关系,并根据未知样品的信号强度来估计浓度的方法。这种浓度与输出信号强度之间的关系表达式称为校准曲线。[返回参考源]



联系我们

查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