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发布日期:2012/10/30

米乐m6中国官方网站 跨物种 16S rRNA 基因功能互补性的确认

-质疑细菌分类学的基础知识-

积分

  • 在异源生物体中发现可以替代大肠杆菌16S rRNA基因功能的16S rRNA基因
  • 表明 16S rRNA 基因(被认为是物种特异性的)可能在细菌物种之间水平传播
  • 质疑 16S rRNA 作为细菌系统发育分类指标的物种特异性

摘要

独立行政机构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会长野间口裕](以下简称“AIST”)生物过程研究部[研究部主任镰形阳一]合成生物技术研究组研究组组长宫崎健太郎、首席研究员安武义明、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信息科学研究生院研究员北原圭(前AIST特别研究员)等被认为是生物物种独有的16S rRNA基因可以用来自不同物种的物质代替。

 核糖体是由3种RNA和57种蛋白质组成的超分子复合物,翻译它有一个功能。由于其重要的生理作用和三维结构的复杂性,它被认为是一种极难因进化而改变的分子。特别是核糖体 30S 亚基中包含的16S rRNA是细菌物种特异性基因系统发育分类学的指标这次,大肠杆菌16S rRNA基因缺陷菌株生长互补测试我们证明,来自远缘相关生物的不同水平的 16S rRNA 可以在大肠杆菌中发挥作用。这一结果表明,原本被认为具有物种特异性的16S rRNA基因已经跨物种传播。水平传播这表明这可能是可能的,并对微生物的传统系统发育分类学的基础产生了怀疑。

 该结果详细发表于2012年10月30日(日本时间)的美国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核糖体30S亚基3D结构图
图1 核糖体30S亚基三维结构
核糖体30S亚基是由16S rRNA(绿色)和21种蛋白质(白色)组成的超分子复合物。

发展的社会背景

 核糖体是所有生物中都存在的细胞器,含有核酸代码将遗传信息转化为功能(蛋白质)。负责这些高级生物功能的核糖体具有复杂的三维结构;在细菌中,它们由三种类型的RNA和多达57种类型的蛋白质组成。每个成分密切相互作用,并且人们认为成分中的许多基因突变会导致功能破坏(细胞死亡)。特别是RNA,因其三维结构而占据核糖体的中心,对基因突变高度敏感,人们认为即使是最轻微的基因突变也会导致核糖体功能的破坏。事实上,30S亚基中包含的16S rRNA是一种物种特异性分子,多年来一直被用作微生物系统发育分类学的指标。

研究历史

AIST 搜寻未知微生物,基因组我在探索和利用微生物功能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包括分析、寻找有用的基因以及通过进化分子工程修改基因功能。最近,核糖体突变分析发现大肠杆菌核糖体除了其原有的翻译功能外,还具有抑制核糖核酸酶活性的功能(2011 年 11 月 25 日 AIST 新闻稿)。这一结果也是通过核糖体的详细功能分析获得的。

 这项研究得到了文部科学省的科学研究补助金(领域名称:为合成生物学奠定基础,以了解动态和多元素生物分子网络)“通过修改翻译系统创建人工细胞”(2012年),日本学术振兴会这项工作得到了具有挑战性的探索性研究“通过rRNA替换突变研究核糖体可塑性”(2012财年)和日本学术振兴会科学研究补助金(B)“开发用于综合表达宏基因组基因的大肠杆菌宿主”(2011-2011财年)。

研究内容

 AIST初步了解到30S核糖体亚基中包含的16S rRNA被来自外来生物体的16S rRNA取代,这次环境 DNA(宏基因组学)分离的16S rRNA,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水平传播实验。 (图2)。

核糖体30S亚基三维结构图解及16S rRNA基因水平转移实验
图2 核糖体30S亚基三维结构及16S rRNA基因水平转移实验
我们用大肠杆菌 16S rRNA(绿色)替换了来自不同物种的 16S rRNA(图中的红色和蓝色),以检查是否可以基于功能互补性进行选择。

环境 DNA 是环境中所含微生物基因组的混合物,极其多样化。 16S rRNA 基因的末端序列因微生物物种而异同源性是高寡核苷酸引物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放大将以此方式从不同物种获得的16S rRNA基因导入16S rRNA缺陷型大肠杆菌菌株中。 16S rRNA 基因对于生长至关重要,如果导入的 16S rRNA 在大肠杆菌中不起作用,细胞将无法生长。利用这一特性,我们确定了引入的 16S rRNA 的功能。其结果,即使是来自与大肠杆菌的16S rRNA基因在类水平上不同的微生物的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约80%),也能够使大肠杆菌生长。扩散加倍时间野生型的大约35分钟相比,最多也就90分钟左右。

 此外,为了研究序列同源性较低的16S rRNA如何整合到复杂核糖体中以及序列差异如何影响结构和功能,我们将获得的序列与大肠杆菌相应部分的各自二级结构进行了比较。作为一个典型的例子,螺旋 21的区域的序列差异和二级结构如图所示(图 3)。已发现,即使碱基序列不同,只要维持二级结构,16S rRNA的功能在许多情况下也能维持,并且即使对于被认为具有物种特异性的16S rRNA,也发现二级结构而不是序列本身对于发挥其功能很重要。

大肠杆菌 16S rRNA 的螺旋 21 区域和源自外来生物体且在大肠杆菌中发挥作用的 16S rRNA 的结构图
图 3 大肠杆菌 16S rRNA 的螺旋 21 区域的结构以及源自不同物种且在大肠杆菌中发挥作用的 16S rRNA
大肠杆菌是大肠杆菌的16S rRNA基因。 A01和A02是在大肠杆菌16S rRNA基因缺陷菌株中起作用的异源16S rRNA基因的代表性实例。与大肠杆菌相比,红色部分发生了突变。

 16S rRNA基因被认为是物种特异性的,这一发现在类水平上与不同物种表现出同源性,这意味着16S rRNA存在充足的变异空间。这对基于 16S rRNA 物种特异性的传统系统发育分类法提出了质疑。尽管迄今为止有少数研究报道了含有多个 16S rRNA 的微生物,这些 16S rRNA 的基因组序列差异很大,但仍有必要重新考虑传统的系统发育分类学。

未来计划

 16S rRNA 的功能互补可以在细菌中跨物种发生,这一事实意味着包含 16S rRNA 的核糖体本身是一个比以前认为的更加可变的分子。这导致核糖体的主动功能修饰。由于核糖体功能的微小差异可以改变细胞内的整体蛋白质表达,因此修饰核糖体功能的方法可能会发展为细胞工程的新方法。


术语解释

◆16S rRNA基因

原核核糖体30S亚基(小亚基)中含有的核糖体RNA。它存在于所有原核生物中,并用于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分析,因为它具有适量的信息(大约 1,500 个碱基),并且被认为对每个物种来说都是唯一的。[返回来源]

◆核糖体,核糖体30S亚基
核糖体是负责将从 DNA 转录为 RNA 的遗传信息翻译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它由两个亚基组成:大(50S)和小(30S)。小亚基是由16S rRNA和21种蛋白质组成的超分子复合物。[返回来源]
◆翻译
将从 DNA 转录为 RNA 的核酸中的遗传信息转化为蛋白质,即功能分子。[返回参考源]
◆系统发育分类学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揭示和分类生物之间关系的研究领域。谱系是指进化的路径,我们根据生物体之间不同的各种特征来追踪这条路径,并理清生物体之间的关系。近年来,人们使用基于基因(例如核糖体编码基因)序列信息来检查生物体之间的相似性和相关关系的方法,这些基因作为系统发育分类的指标。就细菌而言,系统发育分类是使用 16S rRNA 基因信息作为一种标准,以及各种特征(例如生长温度、生长 pH 范围以及用于生长的化合物的差异)进行的。[返回来源]
◆基因缺陷株
染色体上部分或完全删除了野生菌株中存在的基因的菌株。大肠杆菌染色体中编码了 7 个 16S rRNA 基因,完全缺失的菌株则缺少所有这些基因。[返回来源]
◆成长互补测试
通过提供外源基因来补充由基因缺陷引起的生长障碍来确认基因功能的测试。[返回来源]
◆绳子
与其他域一样,细菌的分类层次(细菌域)是从上到下,门(),绳子(),眼睛(家庭),家庭 (订单),属 (),种子 (物种),类是门之后的最高分类。[返回来源]
◆水平传播
基因通常从亲代垂直传递给后代。另一方面,在某些情况下,基因移动或传播(传播)发生在生物体或物种之间,这称为水平基因转移。[返回来源]
◆代码
指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作为遗传密码被刻入DNA。[返回来源]
◆基因组
含有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核酸。正常的生物体以DNA为基因组,但一些通过寄生其他生物体繁殖的病毒以RNA为基因组。[返回来源]
◆突变分析
通过遗传分析阐明个体生物特征的差异。[返回来源]
◆环境DNA(宏基因组)
环境中发现的各种微生物的基因组混合物。由于它包含的不是单个基因组而是许多微生物基因组,因此也被称为宏基因组,在基因组上添加前缀“meta”。[返回来源]
◆同源性
比较两个基因序列时的序列同一性程度。[返回来源]
◆寡核苷酸引物
用于DNA复制(例如PCR)的短核酸分子,以及约20至30个碱基对的化学合成DNA(寡核苷酸)。[返回来源]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
一种通过混合包含待扩增区域的模板DNA、寡核苷酸引物和DNA聚合酶(复制酶)并应用温度循环来扩增夹在寡核苷酸引物之间的特定基因区域的方法。[返回来源]
◆倍增时间
细胞分裂成两部分所需的时间。[返回来源]
◆野生型
基因、细胞、个体等在人工加工前的状态。[返回来源]
◆螺旋21
已知许多16S rRNA序列形成双螺旋(helix)结构。基因序列从头(5'端)开始顺序编号,螺旋21是第21个螺旋(整个基因有45个螺旋)。[返回来源]

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查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