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会长:吉川博之】(以下简称“AIST”)纳米管应用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主任:饭岛纯男】超生长CNT团队研究组组长畠健健二、AIST特别研究员早见悠平等人为单层碳纳米管 (CNT)实现了集成的三维碳纳米管器件。
通过开发高密度排列的CNT集合体“碳纳米管晶片(CNT晶片)”,我们成功实现了设计的CNT器件的量产。举个例子,我们通过自由控制其位置和形状,在基板上集成了 1,000 多个具有复杂三维形状的 CNT 器件结构(图 1)。此外,我们成功地对所制造的CNT器件结构进行了电驱动,这使我们离CNT器件的实际应用更近了。
该研究成果于2008年5月4日18:00(英国时间)发表在《英国科学杂志》上自然纳米技术
 |
| 图1:集成三维碳纳米管器件结构的激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图像(插图) |
碳纳米管(CNT)是碳材料,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新功能,如韧性、高导电性、柔性、各向异性、低维和低摩擦等,使其成为微型器件的理想选择。因此,它作为下一代纳米器件材料而受到关注,世界各地的研究机构都在竞相研究和开发。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关于使用单碳纳米管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开关、传感器、纳米镊子、可调谐谐振器等的报道。
然而,利用这些技术,已经不可能任意控制CNT的位置和形状并集成具有多种功能的CNT器件。因此,这些研究报告仅限于单个器件的实现,根本没有产业化的前景。为了将其商业化,需要使用微加工技术一次性制造大量器件,就像硅半导体一样。
产业技术研究院Super Growth CNT团队于2004年度开发出高效、高纯度的单壁CNT合成方法“水添加”CVD法(超级成长法) 被开发出来。这使得制造碳纳米管宏观结构成为可能,其中超长、高纯度的单壁碳纳米管垂直排列和聚集。 2006 财政年度,CNT致密化方法并成功制造了一种CNT固体,其中上述单壁碳纳米管被制成高度致密的,就像稻穗束一样。该小组正在开发超生长方法、CNT致密化方法和半导体光刻技术为目标,我们对CNT器件的集成进行了研究和开发。
这项研究开发是作为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的“高集成化复合MEMS制造技术开发项目:纳米材料(CNT等)的选择性形成技术”(2006-2006年度)的一部分委托项目进行的。
(1)碳纳米管晶片的制备
我们对高纯度、超长CNT垂直排列组装而成的薄膜状宏观结构“垂直取向CNT薄膜”,采用特殊处理(CNT致密化法),利用产业技术研究所的超级生长法,制作出高密度CNT在一个平面取向的板状“CNT晶片”。在硅单晶晶片中,晶体沿一个方向排列,但在CNT晶片中,大量高密度取向的CNT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并沿一个方向取向。它具有承受光刻的强度,并且可以像硅晶片一样使用抗蚀剂进行微加工。因此,可以应用现有的半导体加工技术,将CNT晶片加工成任何形状,就像加工硅晶片一样。
图 2 显示了 CNT 晶圆的制造方法。 (1)硅基板上催化剂的线性图案化。 (2)采用超生长法在硅衬底上制备垂直取向的CNT薄膜。 (3)通过将基材浸入液体中并将其拉起,将CNT膜铺在基材上。 (4)随着液体干燥,塌陷的CNT薄膜变得更致密并粘附到基底上,形成CNT晶片。
 |
| 图2:碳纳米管晶圆制造流程示意图 |
倒伏前的取向碳纳米管薄膜由垂直排列的碳纳米管组成,平均直径为28纳米,高度超过毫米,纯度超过999%,比表面积为1000(m2)2/g),密度003(g/cc)。另一方面,由于液体干燥过程中液体的表面张力和碳纳米管之间的范德华力,塌陷后的碳纳米管薄膜变得高度致密,同时保持其纯度、取向和高比表面积,形成密度为05(g/cc)的板状碳纳米管晶片。这种CNT晶片重量轻,具有很强的机械性能,并且有望表现出超过硅的共振频率。另一方面,它非常柔韧,即使弯曲超过90度也不会断裂。电性能具有显着的各向异性,平行于CNT取向方向的电阻率为0008Ω·cm,垂直于CNT取向的方向的电阻率为020Ω·cm。
 |
| 图 3:垂直排列的碳纳米管薄膜的电子显微照片(左)和碳纳米管晶片的光学显微照片(右)(右插图显示 2x2cm 基板上的 CNT 晶片) |
(2)利用光刻技术微加工CNT晶片
具有高密度 CNT 的 CNT 晶圆即使在施加掩模抗蚀剂时也不会破裂,并且可以使用光刻技术加工成任何形状(图 4)。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在CNT晶片上涂敷抗蚀剂、使用电子束光刻系统对抗蚀剂进行曝光、显影来制作掩模。通过使用氧等离子体蚀刻CNT晶片(去除不需要的部分),然后去除抗蚀剂掩模,可以将CNT加工成任何期望的形状。
 |
| 图4:岛状碳纳米管结构的电子显微照片 |
 |
图5:各种碳纳米管结构的电子显微照片 (左上:硅柱上的CNT梁和CNT片,右上:CNT悬臂,左下:CNT 3D悬臂,右下:CNT 3D布线) |
使用碳纳米管晶片的形状加工不限于平面结构。还可以在硅基板上预先准备的柱或凹槽上制造梁形或悬臂形CNT结构(图5的上排)。此外,CNT晶圆本身可以保持三维形状,基于此我们制作了集成CNT三维悬臂梁和三维布线(图5,底部)。
 |
| 图6:碳纳米管继电器示意图(左上)、电气特性(左下)、电子显微照片(右上、右下) |
利用这些碳纳米管结构的导电性可以实现电驱动。作为 CNT 结构在微机电器件中的应用示例,我们制造并驱动了一个 CNT 继电器,其中所有电极均由 CNT 制成(图 6)。我们通过向栅电极施加电压(图 6 左下角)成功地机械切换了 CNT 悬臂。此时,电子显微镜图像清楚地显示,多个碳纳米管以高密度取向的碳纳米管悬臂梁作为单个弹性体弯曲,并充当装置的机械元件(图6右下)。
我们将评估 CNT 晶片的物理特性,并开发利用其特性的 CNT 器件的应用。特别是,我们计划重视与企业和大学的合作,通过AIST Innovations提供对CNT器件开发非常重要的垂直排列CNT薄膜。此外,我们计划寻求与广泛的公司等的合作,推进CNT器件的应用和开发的实践研究。